《“久久不见久久见”主题变奏曲》创作技法研究
发布时间:2021-02-01 08:26
青年作曲家赵晓辰的音乐创作大多围绕着民族民间素材而展开,其中海南风格音乐的创作成就尤为突出。他的作品以海南黎族传统音乐文化为基础,融合西方现代作曲技法,力争为海南黎族音乐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探索出一条现代与传统、技术与内容相结合的新型道路,其中包括交响曲、音乐剧、小歌剧、协奏曲、室内乐、合唱和大量声乐、器乐作品。这些作品表现出与时代接轨的创作技巧和个性化的个人特征,但究其核心材料特征及表现手段上仍饱含浓郁的海南黎族音乐文化气息。《“久久不见久久见”主题变奏曲》由黎族新民歌《久久不见久久见》为主题创作而来。作品中提取了黎族传统民歌中音高与音程特征为核心动机,并融入作曲家丰沛的情感与个性化的创作思维,延续了该民歌中黎族音乐元素的同时利用多种创作手段赋予其新形象,将黎族青年真挚而纯朴的爱恋体现得淋漓尽致。本学位论文即以《“久久不见久久见”主题变奏曲》为研究对象,从作曲技法的角度对这部作品的主题形态、五个变奏、曲式结构、调式调性、和弦结构以及现实意义等方面进行较为全面系统的研究和论述。论文由绪论、四章及结语组成。在绪论部分本文简略介绍了赵晓辰以及《海南风格钢琴曲集》的基本情况,对该曲集的题材、风格...
【文章来源】:海南大学海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4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的缘起与意义
1.2 关于赵晓辰及其海南风格钢琴作品
1.2.1 赵晓辰简介
1.2.2 赵晓辰海南风格钢琴曲创作概况
1.2.3 关于《久久不见久久见》
2 主题形态与曲式结构分析
2.1 民歌主题原型与钢琴变奏曲主题部分分析
2.1.1 民歌《久久不见久久见》分析
2.1.2 钢琴曲《“久久不见久久见”主题变奏曲》主题分析
2.2 变奏部分主题形态分析
2.3 曲式结构分析
2.3.1 次级结构分析
2.3.2 整体结构分析
3 调式调性布局特征
3.1 变徵
3.2 模进
3.3 双调式调性
4 和弦结构与和声处理
4.1 三度和声结构
4.2 五声纵合性和声结构
4.2.1 四五度和弦结构
4.2.2 四音和弦结构
4.3 其他特殊性和声结构
5 赵晓辰海南风格钢琴作品创作综述
5.1 《“久久不见久久见”主题变奏曲》的总结
5.2 赵晓辰海南风格钢琴作品的现实意义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编号:3012496
【文章来源】:海南大学海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4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的缘起与意义
1.2 关于赵晓辰及其海南风格钢琴作品
1.2.1 赵晓辰简介
1.2.2 赵晓辰海南风格钢琴曲创作概况
1.2.3 关于《久久不见久久见》
2 主题形态与曲式结构分析
2.1 民歌主题原型与钢琴变奏曲主题部分分析
2.1.1 民歌《久久不见久久见》分析
2.1.2 钢琴曲《“久久不见久久见”主题变奏曲》主题分析
2.2 变奏部分主题形态分析
2.3 曲式结构分析
2.3.1 次级结构分析
2.3.2 整体结构分析
3 调式调性布局特征
3.1 变徵
3.2 模进
3.3 双调式调性
4 和弦结构与和声处理
4.1 三度和声结构
4.2 五声纵合性和声结构
4.2.1 四五度和弦结构
4.2.2 四音和弦结构
4.3 其他特殊性和声结构
5 赵晓辰海南风格钢琴作品创作综述
5.1 《“久久不见久久见”主题变奏曲》的总结
5.2 赵晓辰海南风格钢琴作品的现实意义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编号:30124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lelunwen/30124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