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弦乐《荒山之夜》配器技法分析与研究
发布时间:2021-03-02 11:03
管弦乐《荒山之夜》(Night On Bare Mountain)是俄罗斯标题交响乐的里程碑。《荒山之夜》是穆索尔斯基经多年构思创作修改却未出版公演的管弦乐作品,遗稿由里姆斯基-科萨科夫整理修订并出版公演。本文以里姆斯基-科萨科夫(1886年)改编修订版本为研究对象。以管弦乐队配器技术为分析研究内容,从作曲家的生平及创作、《荒山之夜》的创作背景及多个版本、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版本曲式结构、配器布局、不同乐队层次的配器技法分析以及“音画式”描述性特征配器思维等方面入手。运用文献研究法、谱例研究法以及列举研究(表格及图示)等方法,力求阐明作曲家如何运用最有效的配器手法将该作品乐队化完美呈现。本文将从以下四个主要章节进行分析研究:第一章主要介绍作曲家的生平及创作、《荒山之夜》的创作背景以及多个版本。第二章主要对该作品进行详细的配器布局分析。第三章主要围绕该作品不同乐队层次处理手法进行多样化配器技术的分析。第四章主要从“音画式”描述性特征配器思维的角度出发进行色彩性分析研究。结语部分主要从各章节分析研究中总结《荒山之夜》的乐队配器技术运用及“音画式”描述性特征配器思维。
【文章来源】:西安音乐学院陕西省
【文章页数】:11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论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对象
第二节 研究方法
第三节 研究现状
第四节 研究意义
第一章 作曲家生平简介及《荒山之夜》创作背景
第一节 穆索尔斯基生平简介及创作
第二节 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生平简介及创作
第三节 《荒山之夜》创作背景
第四节 《荒山之夜》多个版本
第二章 《荒山之夜》配器布局
第一节 曲式结构简析
第二节 乐队编制
第三节 配器布局
第四节 音乐材料的运用与“增补”
一、原材料的运用
二、新材料的“增补”
第三章 《荒山之夜》配器技术分析
第一节 乐队前景主题材料的配器色彩分析
一、主题单一形态陈述中的音色配置
二、前景中多种形态的主题陈述及色彩技法
三、前景音色多样化的处理手法
第二节 乐队背景中织体的配器色彩分析
一、同质性织体的背景层次
二、异质性织体的背景层次
第三节 关于背景中的持续因素
一、静态持续音的色彩配置
二、动态持续音的色彩配置
三、持续音的音色转接
第四节 关于低音的色彩处理手法
一、低音的音色配置手法
二、音型化低音中的色彩配置
三、低音的音色转接
第四章 《荒山之夜》“音画式”描述性特征配器思维研究
第一节 “音画式”描述性特征配器思维
一、交响音画
二、交响音画中的“音画式”描述性特征
三、《荒山之夜》中“音画式”描述性特征配器思维
第二节 “音画式”描述性色彩处理手法
一、全曲的音色结构配置
二、作品中各乐器演奏方法列举
三、音乐术语的运用
四、音响的呼应与音色的转接
第三节 力度变化的处理
一、渐进型力度的处理
二、突强型力度的处理
三、渐强的力度渐弱的配器处理
第四节 乐队全奏的处理
一、主调性质全奏
二、复调性质全奏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标题交响音乐之旅(五) 穆索尔斯基的《荒山之夜》(续)[J]. 孙熠. 音乐生活. 2015(11)
[2]交响诗的历史脉络简述[J]. 王奕晖. 黄河之声. 2015(05)
[3]拉赫玛尼诺夫浪漫曲《春潮》及其音响造型[J]. 刁刻. 大众文艺. 2010(19)
[4]简析穆索尔斯基《荒山之夜》[J]. 孙白. 黄河之声. 2010(01)
[5]从《荒山之夜》到《图画展览会》[J]. 朱宏波.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5)
[6]爱乐之路(46) 音乐作品中常见体裁和形式——交响诗、音诗、交响音画和交响童话[J]. 贺锡德. 音响技术. 2004(03)
[7]穆索尔斯基:荒山之夜[J]. 张铭. 中国电子商情(视听博览). 1999(11)
[8]管弦乐《荒山之夜》[J]. 冯斗南. 音乐爱好者. 1980(01)
硕士论文
[1]《荒山之夜》穆索尔斯基版本与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版本管弦乐技法特征之比较[D]. 曹程.中央音乐学院 2015
[2]穆索尔斯基和声技法探索[D]. 罗长华.武汉音乐学院 2009
本文编号:3059152
【文章来源】:西安音乐学院陕西省
【文章页数】:11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论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对象
第二节 研究方法
第三节 研究现状
第四节 研究意义
第一章 作曲家生平简介及《荒山之夜》创作背景
第一节 穆索尔斯基生平简介及创作
第二节 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生平简介及创作
第三节 《荒山之夜》创作背景
第四节 《荒山之夜》多个版本
第二章 《荒山之夜》配器布局
第一节 曲式结构简析
第二节 乐队编制
第三节 配器布局
第四节 音乐材料的运用与“增补”
一、原材料的运用
二、新材料的“增补”
第三章 《荒山之夜》配器技术分析
第一节 乐队前景主题材料的配器色彩分析
一、主题单一形态陈述中的音色配置
二、前景中多种形态的主题陈述及色彩技法
三、前景音色多样化的处理手法
第二节 乐队背景中织体的配器色彩分析
一、同质性织体的背景层次
二、异质性织体的背景层次
第三节 关于背景中的持续因素
一、静态持续音的色彩配置
二、动态持续音的色彩配置
三、持续音的音色转接
第四节 关于低音的色彩处理手法
一、低音的音色配置手法
二、音型化低音中的色彩配置
三、低音的音色转接
第四章 《荒山之夜》“音画式”描述性特征配器思维研究
第一节 “音画式”描述性特征配器思维
一、交响音画
二、交响音画中的“音画式”描述性特征
三、《荒山之夜》中“音画式”描述性特征配器思维
第二节 “音画式”描述性色彩处理手法
一、全曲的音色结构配置
二、作品中各乐器演奏方法列举
三、音乐术语的运用
四、音响的呼应与音色的转接
第三节 力度变化的处理
一、渐进型力度的处理
二、突强型力度的处理
三、渐强的力度渐弱的配器处理
第四节 乐队全奏的处理
一、主调性质全奏
二、复调性质全奏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标题交响音乐之旅(五) 穆索尔斯基的《荒山之夜》(续)[J]. 孙熠. 音乐生活. 2015(11)
[2]交响诗的历史脉络简述[J]. 王奕晖. 黄河之声. 2015(05)
[3]拉赫玛尼诺夫浪漫曲《春潮》及其音响造型[J]. 刁刻. 大众文艺. 2010(19)
[4]简析穆索尔斯基《荒山之夜》[J]. 孙白. 黄河之声. 2010(01)
[5]从《荒山之夜》到《图画展览会》[J]. 朱宏波.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5)
[6]爱乐之路(46) 音乐作品中常见体裁和形式——交响诗、音诗、交响音画和交响童话[J]. 贺锡德. 音响技术. 2004(03)
[7]穆索尔斯基:荒山之夜[J]. 张铭. 中国电子商情(视听博览). 1999(11)
[8]管弦乐《荒山之夜》[J]. 冯斗南. 音乐爱好者. 1980(01)
硕士论文
[1]《荒山之夜》穆索尔斯基版本与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版本管弦乐技法特征之比较[D]. 曹程.中央音乐学院 2015
[2]穆索尔斯基和声技法探索[D]. 罗长华.武汉音乐学院 2009
本文编号:305915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lelunwen/30591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