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民歌《茉莉花》的同宗异流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16 11:04
本文关键词:河北民歌《茉莉花》的同宗异流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中国的音乐文化源远流长,民歌艺术更是其中的瑰宝,我国传统音乐的发展历史十分悠久,种类也是多种多样,然而“同宗民歌”却不是一个深入人心的概念。民歌是我国民族民间音乐的精髓,而“同宗民歌”是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民群众在长期的口传心授、即兴编创而发展起来的。“同宗民歌”取材于民间,是风俗民情的一种刻画,歌曲内容贴近人民的生活,歌词简练,能够抒发人民内心真实的情感,充分表达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渴望。我国民歌一般情况下分为:劳动号子、山歌、小调三种。小调和山歌、号子不同,不仅仅局限于一个地区传唱,小调亦称小曲,流行于城镇和集市,人们在劳动之余,婚丧节庆等这种日常生活中用来抒发情怀,消遣娱乐的歌曲,它演唱时经常有表演和伴奏,旋律上优美流畅、朗朗上口,歌词也因为贴近生活而显得十分亲切,结构也比较规整。按照内容分类,可分为抒情歌、诙谐歌、儿歌和风俗歌四类。因而流传时间最长,流传范围最广,紧接着小调中出现的同宗民歌的传播现象引起音乐学者们广泛的关注和更深层次的研究。同宗民歌是我国传统民歌这个大范围内的一种音乐现象,在小调中极为常见,是中国民歌在向不同地区进行传播时,既有一定的继承和保留又历经了同化和变异的一种过程,因此,同宗异流民歌是一种复杂的文化,它拥有多种多样的类型,拥有多姿多彩的表现形态,类型性和变异性是中国同宗民歌的两大特征。“同宗”最一开始是指同一宗族,在民歌中,指民歌的母体,“异流”指民歌母体流传到别的地区演变派生出的若干子体民歌。比如说中国同宗民歌小调《茉莉花》广为人知,扬名中外,尤其是江苏扬州《茉莉花》的旋律更是耳熟能详,不仅在全国各地广为传唱,深受人们的喜爱,也侧面宣传了扬州的音乐文化,动听的旋律,细腻的情感都吸引着人们去聆听,去感受。江苏扬州民歌《茉莉花》最早其实源于明清时期的小调《鲜花调》,这首小调在流传过程中又产生了许多变体,流传到河北、东北、陕西、河南等地后,开始“入乡随俗”与当地的地理环境、人文环境紧密结合,融会贯通,产生一系列“新”民歌,不仅丰富我国的民歌种类,也使民歌更加的充满情趣。本文就是以河北民歌《茉莉花》这样一首区分于江苏《茉莉花》的版本为切入点,与东北、江苏的《茉莉花》进行谱面、歌词等方面的对比,来分析不同的地域条件会给同宗民歌《茉莉花》在流传过程中造成影响,使民歌母体《鲜花调》结合各个地方的风俗从而流变成不同的异体民歌,展现出多姿多彩的、风格各异的音乐形态。本文在绪论部分先指出了当今社会,同宗民歌在流传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因为采用的都是西方记谱法,导致中国同宗民歌的原汁原味大打折扣,对于它更加完整的传播和留存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除此之外,笔者将研究方法、研究难点和思路也简单的做了陈述。第一章部分笔者分析了目前国内研究同宗民歌的现状,通过研究分析冯光钰、杨荫浏等人关于同宗民歌的著作,指出了自己所受到的启发和自己的看法。本文第二章,主要描述的是河北《茉莉花》以及江苏和东北的《茉莉花》的音乐特点。河北民歌《茉莉花》与东北《茉莉花》都是以江苏《茉莉花》为基调的,他们的民歌母体是《鲜花调》。简单的分析完河北、江苏、东北这三个地方的《茉莉花》,又对它们在表现形式上、歌词内容、曲调、节奏等方面进行了比较,总结了它们之间的差异性,通过对它们在地理环境、历史文化、语言音调方面的对比分析,从而总结出这三个地区的《茉莉花》差异性的原因,江苏地处我国南方,气候温暖,江南丝竹盛行,所以歌曲表现得缠绵婉转;河北东北地处我国北方,四季分明,人民爽朗大方,歌曲表现得就较为开阔,甚至有一些泼辣。
【关键词】:同宗民歌 新民歌 母体民歌 茉莉花 地域性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J607
【目录】:
- 中文摘要3-5
- Abstract5-10
- 绪论10-14
- 一 问题的提出10-11
- 二 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11-12
- 三 研究难点和创新点12-14
- 第一章 我国同宗民歌研究现状14-20
- 一 对同宗民歌的研究14-17
- 二 关于《茉莉花》的文献研究17-20
- 第二章 概念的界定20-23
- 一 同宗民歌的概念20-21
- 二 河北民歌的概念21-23
- 第三章 河北民歌《茉莉花》23-27
- 一 河北民歌《茉莉花》的歌曲特点23-25
- 二 其它地区《茉莉花》的流传25-27
- 第四章 河北《茉莉花》与江苏、东北《茉莉花》的差异性27-35
- 一 音乐表现形态的差异27-28
- 二 音乐表现要素上的差异28-35
- (一) 旋律风格上的不同28-29
- (二) 曲式、曲调、节奏特点的不同29-32
- (三) 装饰音与歌词方面不同32-35
- 第五章 造成《茉莉花》差异性的因素35-40
- 一 地理差异35-37
- 二 历史文化差异37-39
- 三 语言音调差异39-40
- 结论40-42
- 参考文献42-44
- 致谢4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单建鑫;;冀中民歌中的同宗现象[J];音乐创作;2013年01期
2 冯光钰;中国同宗民歌散论[J];人民音乐;1997年07期
3 冯光钰;中国传统音乐初论[J];中国音乐;1987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顾云雁;论民歌传播中的变异性[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2 秦文君;江苏同宗民歌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河北民歌《茉莉花》的同宗异流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1065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lelunwen/310651.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