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实测分析的当代琵琶三律共存形态研究
发布时间:2021-04-01 22:55
以当代琵琶为研究对象,从音乐实践入手,对琵琶的定品律制,单音分音列音程律制和律制协和感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虽然琵琶按照十二平均律进行相品的排布,但是测试结果发现琵琶并非十二平均律乐器。在音乐实践中,琵琶存在三律共存的形态,而且品位越高,偏离理论数值越大,这与人耳的听音"偏差曲线"有关。律制协和感表明,被试无法觉察十二平均律和五度相生律的所有音程理论音分差,但是可以分辨纯律与十二平均律的部分音程理论音分差。
【文章来源】: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 2020,(03)CSSCI
【文章页数】:12 页
【部分图文】:
单音a1的频谱图
将实验测试结果与大音阶和小音阶三种律制理论音分差进行对比,结果如表17所示:由于五度相生律与十二平均律存在的音分差全部位于协和感差别阈限范围之内,因此两种律制的理论音分差并不会为被试所觉察。对于纯律而言,大音阶的大六度和小音阶的大三度、大六度及大七度与十二平均律之间的音分差是可以被听辨出来的,其他音程关系的差异并不会被觉察。对被试律制倾向性进行测试,发现即使受过专业训练的被试也有部分人无法分辨三律的差别。在无法分辨三律的10名被试中,其中有6名被试学习音乐超过10年,这说明学习年限并不是被试区分三律差异的关键因素。从表16可以看出,具有不同律制倾向被试组别之间的测试结果差异并不大。相对而言,具有十二平均律倾向的被试结果对于琵琶和声音程的协和感差别阈限相对更窄。不过由于划分被试律制倾向性后,每组的被试数量较少,该结论仍需进一步的实验加以验证。
不同琴龄的被试测试结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以品探律——有品民族乐器律制倾向研究[J]. 夏凡. 音乐研究. 2014(01)
[2]律制感研究[J]. 李媛. 中国音乐. 2012(04)
[3]琵琶定品与音高关系[J]. 吴浩琼. 中国音乐学. 2012(01)
[4]十二平均律音程协和感实验研究[J]. 周世斌. 中国音乐学. 1992(04)
[5]音乐家的音准感——与律学有关的听觉心理研究[J]. 韩宝强. 中国音乐学. 1992(03)
[6]琵琶十二平均律推证[J]. 蒲亨建. 中国音乐学. 1991(04)
[7]弹性十二平均律[J]. 李曙明. 音乐研究. 1983(02)
[8]三律考[J]. 杨荫浏. 音乐研究. 1982(01)
本文编号:3114103
【文章来源】: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 2020,(03)CSSCI
【文章页数】:12 页
【部分图文】:
单音a1的频谱图
将实验测试结果与大音阶和小音阶三种律制理论音分差进行对比,结果如表17所示:由于五度相生律与十二平均律存在的音分差全部位于协和感差别阈限范围之内,因此两种律制的理论音分差并不会为被试所觉察。对于纯律而言,大音阶的大六度和小音阶的大三度、大六度及大七度与十二平均律之间的音分差是可以被听辨出来的,其他音程关系的差异并不会被觉察。对被试律制倾向性进行测试,发现即使受过专业训练的被试也有部分人无法分辨三律的差别。在无法分辨三律的10名被试中,其中有6名被试学习音乐超过10年,这说明学习年限并不是被试区分三律差异的关键因素。从表16可以看出,具有不同律制倾向被试组别之间的测试结果差异并不大。相对而言,具有十二平均律倾向的被试结果对于琵琶和声音程的协和感差别阈限相对更窄。不过由于划分被试律制倾向性后,每组的被试数量较少,该结论仍需进一步的实验加以验证。
不同琴龄的被试测试结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以品探律——有品民族乐器律制倾向研究[J]. 夏凡. 音乐研究. 2014(01)
[2]律制感研究[J]. 李媛. 中国音乐. 2012(04)
[3]琵琶定品与音高关系[J]. 吴浩琼. 中国音乐学. 2012(01)
[4]十二平均律音程协和感实验研究[J]. 周世斌. 中国音乐学. 1992(04)
[5]音乐家的音准感——与律学有关的听觉心理研究[J]. 韩宝强. 中国音乐学. 1992(03)
[6]琵琶十二平均律推证[J]. 蒲亨建. 中国音乐学. 1991(04)
[7]弹性十二平均律[J]. 李曙明. 音乐研究. 1983(02)
[8]三律考[J]. 杨荫浏. 音乐研究. 1982(01)
本文编号:311410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lelunwen/31141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