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音乐艺术论文 >

《普庵咒》乐目家族传承谱系梳理

发布时间:2021-04-18 23:45
  《普庵咒》"由释入俗"并形成庞大的乐目家族,是我国传统音乐文化传承演变中的独特现象,对其传承谱系进行梳理,是辨析其演变历程的必要手段,也是进一步探究中国传统音乐传承基因和发展演变规律的重要补充。文章从音乐形态与文化功能的分析入手,通过历时与共时的比较,揭示《普庵咒》乐目家族内部之共性与差异性,并将其大致分成核心圈、过渡圈和外围圈三层,由此把握其传承演变之脉络。 

【文章来源】: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2020,(01)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11 页

【部分图文】:

《普庵咒》乐目家族传承谱系梳理


咒词结构如图1所示,咒词的基本结构为佛头、起咒、一回、二回、三回及佛尾,“佛头”是全曲的引子,主要用于“发愿”“祈请诸佛”,“佛尾”是全曲的尾声,用于“结咒”“颂佛”“送神”,咒词正文则包括起咒、一回、

示意图,色彩,示意图,调式


《普庵咒》乐目家族传承谱系梳理/胡晓东于澜该结构内部为“双主题循环”结构,类似缠令、缠达的结构形式,其基本结构图示为:引子(A)BC+DC1+DC2+D……尾(E),可见,核心圈曲体结构总体上共性显著。3.音乐色彩因古人将“宫、商、角、徵、羽”五声称为“正声”,以示它们在中国音乐中的重要地位。《礼记·月令》中把五声和金、木、水、火、土五行相联系。“阴阳”与“五行”二者互为辅成,五行必合阴阳,阴阳说必兼五行。宫、商、角、徴、羽五个音均有“阴阳”,即“明暗”色彩(见图4)。图4“五正声”的色彩示意图宫、商、角、徵、羽是我国民间音乐普遍的调式类型,是影响乐曲音乐色彩的重要因素。刘正维先生指出,在同一调式中,又因为支持音(通常反映为上句终止音)的不同而形成调式基本功能的差异。核心圈诸曲的主体部分主要是A、B主题句的循环,因此,笔者认为,其音乐色彩的“明”与“暗”与其主体部分A、B主题句的结束音有关。如江西宜春慈化寺唱诵主体为徵音支持的商调式,江苏常州天宁寺为商音支持的徵调式,商音柔和,色彩“暗”,但徵音稳健,较之商音更加稳定,因此色彩偏明亮;福建南音为宫音支持的徵调式,《三教同声》与《太音希声》结束音为徵音支持的宫调式,福建莆田广化寺为徵音支持的宫调式,宫音色彩为“中”,音乐色彩偏明亮;山西五台山为角音支持的徵调式,角与徵色彩都是“明”,因此色彩也是偏明亮。综上,核心圈诸曲的色彩总体上偏于明亮。4.旋律材料(1)共性:慈化寺唱诵、福建南音与琴歌的旋律较为古朴,令人有庄重肃穆的感觉,演唱起来更接近口语,类似呢喃或唱诵,口语化程度较高,旋律起伏不大,多为同音反复,偶有级进。五台山青庙唱诵运用了《三教同声》中的材料,常州天


本文编号:314639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lelunwen/314639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20c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