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宾满族节日音乐文化建构的认同差序特征
发布时间:2021-04-24 19:17
新宾满族建构的节日音乐文化体系包括民间音乐、宗教音乐、宫廷音乐,分属于原生层、次生层、再生层文化,形成族群认同、宗教认同、地域认同、政治认同等不同层级特征。对于官方来说,这些节日音乐文化又相应地形成了认同差序现象,这一现象的形成既有因不同节日分属于社会性仪式与非社会性仪式,从而具有不同的聚合性与离散性因素,也反应了人们的英雄祖先崇拜观念。
【文章来源】:中国音乐. 2020,(06)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8 页
【文章目录】:
一、新宾满族构成与音乐文化体系建构
二、节日音乐文化建构的特点
1.“遗忘的传统”。
2.“装扮的传统”。
3.“恢复的传统”。
4.“装点的传统”。
5.“嫁接的传统”。
6.“模拟的传统”。
三、节日音乐文化的认同力度分析
四、节日音乐文化在建构认同中存在的差序
五、建构中产生认同差异的深层原因
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专栏主持人语——中国少数民族节庆仪式音乐的建构与认同[J]. 杨民康. 中国音乐. 2020(01)
[2]建构与认同理论的音乐人类学反思——以嘉绒藏族为例的少数民族节庆仪式与传统音乐发展研究[J]. 杨曦帆. 中国音乐. 2020(01)
[3]传统的延续与身份的再造——瑶族“盘王节”音乐文化身份研究[J]. 赵书峰. 中国音乐. 2020(01)
[4]蒙汉杂居区节庆仪式音乐中的地方性与族群认同[J]. 魏琳琳. 中国音乐. 2020(01)
[5]地方全球化——黔东南苗族民俗节庆音乐文化的守望与“发明”[J]. 张应华. 中国音乐. 2020(01)
[6]少数民族当代节庆仪式音乐与民族文化身份建构——以西南少数民族音乐的研究实践为例[J]. 杨民康. 中国音乐. 2020(01)
[7]跨界族群音乐文化研究与身份认同——以中国西南与周边跨界族群的比较研究为例[J]. 杨民康. 音乐研究. 2019(01)
[8]宏观与微观:西南少数民族音乐文化认同研究的双重视角[J]. 张应华. 音乐研究. 2019(01)
[9]音乐研究怎样“把目光投向人”?[J]. 杨民康. 音乐研究. 2019(01)
[10]传统的发明与本土音乐文化的重建——基于中国少数民族音乐身份认同变迁问题的思考[J]. 赵书峰. 音乐研究. 2019(01)
博士论文
[1]满族“消失”了吗?[D]. 关凯.中央民族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157924
【文章来源】:中国音乐. 2020,(06)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8 页
【文章目录】:
一、新宾满族构成与音乐文化体系建构
二、节日音乐文化建构的特点
1.“遗忘的传统”。
2.“装扮的传统”。
3.“恢复的传统”。
4.“装点的传统”。
5.“嫁接的传统”。
6.“模拟的传统”。
三、节日音乐文化的认同力度分析
四、节日音乐文化在建构认同中存在的差序
五、建构中产生认同差异的深层原因
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专栏主持人语——中国少数民族节庆仪式音乐的建构与认同[J]. 杨民康. 中国音乐. 2020(01)
[2]建构与认同理论的音乐人类学反思——以嘉绒藏族为例的少数民族节庆仪式与传统音乐发展研究[J]. 杨曦帆. 中国音乐. 2020(01)
[3]传统的延续与身份的再造——瑶族“盘王节”音乐文化身份研究[J]. 赵书峰. 中国音乐. 2020(01)
[4]蒙汉杂居区节庆仪式音乐中的地方性与族群认同[J]. 魏琳琳. 中国音乐. 2020(01)
[5]地方全球化——黔东南苗族民俗节庆音乐文化的守望与“发明”[J]. 张应华. 中国音乐. 2020(01)
[6]少数民族当代节庆仪式音乐与民族文化身份建构——以西南少数民族音乐的研究实践为例[J]. 杨民康. 中国音乐. 2020(01)
[7]跨界族群音乐文化研究与身份认同——以中国西南与周边跨界族群的比较研究为例[J]. 杨民康. 音乐研究. 2019(01)
[8]宏观与微观:西南少数民族音乐文化认同研究的双重视角[J]. 张应华. 音乐研究. 2019(01)
[9]音乐研究怎样“把目光投向人”?[J]. 杨民康. 音乐研究. 2019(01)
[10]传统的发明与本土音乐文化的重建——基于中国少数民族音乐身份认同变迁问题的思考[J]. 赵书峰. 音乐研究. 2019(01)
博士论文
[1]满族“消失”了吗?[D]. 关凯.中央民族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1579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lelunwen/31579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