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文性”视域下的中国近代后期音乐思潮之“位”与“化”
发布时间:2021-06-08 03:40
在1930年代,中国先后兴起了两波文化思潮运动:"中国科学化"运动(1932年始)、"中国本位文化"运动(1935年始),运动的影响延及至1940年代。在当时的音乐界,与此相照的反应是产生了两篇重要的音乐评论:陈觉玄的《中国音乐科学化》(1942年)和张沅吉的《中国本位音乐》(1937年)。本文基于这两篇乐论,结合相关史料,梳理了这一时期的音乐文化思潮的来龙去脉,并以"位"与"化"为学术范畴,利用"互文性"的学术原理,讨论了两篇乐论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进而阐述了中国音乐文化发展中的目的与手段之时代特征。
【文章来源】: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 2019,(01)CSSCI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一、中国本位文化运动与《中国本位音乐》
二、中国科学化运动与《中国音乐科学化》
(一) 由于儒家中庸主义的教训。
(二) 由于道家虚无思想的影响。
(三) 由于秦汉以求专制政治与教育的影响, 把人民养成麻木不仁的木偶。
(四) 民族音乐 (时代性与国民性) 的制作, “音乐上也要有中国气派与中国作风为中国大众所乐闻的新鲜作品, 才能代表中华民族四千年的文化传统和民族复兴的精神。”[13]
三、“互文性”, 对中国近代后期音乐思潮“位”与“化”的“侧解”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互文性理论的发展阶段、现状与问题分析[J]. 邵长超. 理论界. 2015(11)
[2]“我心头重重的黑影”——反映“南京大屠杀”的一首艺术歌曲[J]. 张静蔚.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2012(04)
本文编号:3217614
【文章来源】: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 2019,(01)CSSCI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一、中国本位文化运动与《中国本位音乐》
二、中国科学化运动与《中国音乐科学化》
(一) 由于儒家中庸主义的教训。
(二) 由于道家虚无思想的影响。
(三) 由于秦汉以求专制政治与教育的影响, 把人民养成麻木不仁的木偶。
(四) 民族音乐 (时代性与国民性) 的制作, “音乐上也要有中国气派与中国作风为中国大众所乐闻的新鲜作品, 才能代表中华民族四千年的文化传统和民族复兴的精神。”[13]
三、“互文性”, 对中国近代后期音乐思潮“位”与“化”的“侧解”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互文性理论的发展阶段、现状与问题分析[J]. 邵长超. 理论界. 2015(11)
[2]“我心头重重的黑影”——反映“南京大屠杀”的一首艺术歌曲[J]. 张静蔚.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2012(04)
本文编号:32176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lelunwen/32176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