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曲家黄源洛现存音乐手稿整理
发布时间:2021-07-05 17:43
黄源洛是我国近现代音乐史上一位重要的作曲家,除了歌剧《秋子》以外,他一生的音乐创作却鲜为人知。黄源洛曾留下一批珍贵的音乐手稿资料,其中包括极具史料价值的《秋子》追忆稿。本文分三个部分对黄源洛音乐手稿加以整理,试图揭示他的音乐创作面貌,特别是对他1950年之后创作与身份上的转变予以思考。最后希望以黄源洛手稿整理为个案,加强对近现代音乐家手稿的收集、整理、研究与保存。
【文章来源】: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2020,(03)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3 页
【部分图文】:
黄源洛肖像(黄焯提供)
笔者对这三册乐谱做了统计:[秋子](一)共36页曲谱,有:序曲、no.1合唱《梦里回了家》、no.2独唱及合唱《醉酒颂》、no.3间奏曲、no.4宣叙调、no.5咏叹调《为了我正在想他》、no.6宣叙调、no.7叙事曲《暴雨残花》、no.8二部合唱《为谁打仗》、no.9咏叹调《我的秋子在那耕田》、no.10二部合唱《要米买不到米》、no.11宣叙调、no.12二部合唱《兄弟的血》、no.13舞曲、no.14二重唱《中华好男儿》、no.15咏叹调《教我如何去应战》、no.16咏叹调《想想你的家》、no.17叙事曲《为谁打仗》、no.18咏叹调《太阳啊,给我光明路程》(1—32小节),共18个选段。[秋子](二)共40页曲谱,有:no.18咏叹调(33—46小节)、no.19咏叹调《为什么你也在这个地方》、no.20宣叙调、no.21咏叹调《就在眼前不能见面》、no.22尾曲、no.23叙事曲、no.24咏叹调《秋子的心》、no.25咏叹调《重温记忆》、no.26咏叹调《我们要永远在一起》、no.27间奏曲、no.28A舞曲·B二重唱《爱之梦》、no.29间奏曲、no.30A叙事曲·B二重唱《骊歌》、no.31宣叙调、no.32间奏曲、no.33咏叹调《你已投进军阀的怀抱》、no.34对唱《回家吧,樱花已落在田园》、no.35三重唱《抗命歌》、no.36叙事曲《葬礼进行曲》、no.37咏叹调《挽歌》、no.38舞曲二重唱(1—46小节),共21个选段。
(二)音乐上出现了两首新作:no.3间奏曲和no.40叙事曲《红旗进行曲》。简谱本第三版中,no.3间奏曲原为叙事曲,102小节,旋律与no.1合唱《梦里回了家》基本相同。而追忆稿中新作间奏曲为28小节,谱面注有“各段根据需要可自由反复”的字样。这两版间奏曲都采用e小调和2\\4拍的节奏,音乐材料之间也有一定相关性,但新作间奏曲整体更加简洁,前四小节的切分节奏和第五小节向上十一度跳进,为音乐增添起伏。和声配置与钢琴织体整体上并不复杂,颇具律动感,营造出日本军营通宵狂欢、酒醉舞倦的乱象。(见图3)简谱本第三版中,no.40为齐唱《携手歌》,而追忆稿则用叙事曲《红旗进行曲》代替,将《携手歌》往后移至no.41。《红旗进行曲》谱面上有“此曲在以前排练时删去”的字样,或许该曲在1940年《秋子》创作之初便已存在。该曲音乐材料简洁、统一,C大调主三和弦分解旋律色彩明亮,八度音程的伴奏织体干脆有力。充满律动的节奏,在乐句开头穿插的三连音进行,描绘出中国军队在战斗号角声中前进的景象,加重了剧中表现抗战最终取得胜利的音乐比例。笔者认为黄源洛在复写《秋子》时,并不是机械地回忆旧版本,而是对剧作产生了一些新的看法。(见图4)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文革”后期钢琴音乐的“兴盛”[J]. 戴嘉枋.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2010(02)
[2]歌剧《秋子》文本分析及其他[J]. 刘再生. 音乐研究. 2010(02)
[3]怀念父亲黄源洛[J]. 黄辉. 人民音乐. 2000(08)
本文编号:3266525
【文章来源】: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2020,(03)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3 页
【部分图文】:
黄源洛肖像(黄焯提供)
笔者对这三册乐谱做了统计:[秋子](一)共36页曲谱,有:序曲、no.1合唱《梦里回了家》、no.2独唱及合唱《醉酒颂》、no.3间奏曲、no.4宣叙调、no.5咏叹调《为了我正在想他》、no.6宣叙调、no.7叙事曲《暴雨残花》、no.8二部合唱《为谁打仗》、no.9咏叹调《我的秋子在那耕田》、no.10二部合唱《要米买不到米》、no.11宣叙调、no.12二部合唱《兄弟的血》、no.13舞曲、no.14二重唱《中华好男儿》、no.15咏叹调《教我如何去应战》、no.16咏叹调《想想你的家》、no.17叙事曲《为谁打仗》、no.18咏叹调《太阳啊,给我光明路程》(1—32小节),共18个选段。[秋子](二)共40页曲谱,有:no.18咏叹调(33—46小节)、no.19咏叹调《为什么你也在这个地方》、no.20宣叙调、no.21咏叹调《就在眼前不能见面》、no.22尾曲、no.23叙事曲、no.24咏叹调《秋子的心》、no.25咏叹调《重温记忆》、no.26咏叹调《我们要永远在一起》、no.27间奏曲、no.28A舞曲·B二重唱《爱之梦》、no.29间奏曲、no.30A叙事曲·B二重唱《骊歌》、no.31宣叙调、no.32间奏曲、no.33咏叹调《你已投进军阀的怀抱》、no.34对唱《回家吧,樱花已落在田园》、no.35三重唱《抗命歌》、no.36叙事曲《葬礼进行曲》、no.37咏叹调《挽歌》、no.38舞曲二重唱(1—46小节),共21个选段。
(二)音乐上出现了两首新作:no.3间奏曲和no.40叙事曲《红旗进行曲》。简谱本第三版中,no.3间奏曲原为叙事曲,102小节,旋律与no.1合唱《梦里回了家》基本相同。而追忆稿中新作间奏曲为28小节,谱面注有“各段根据需要可自由反复”的字样。这两版间奏曲都采用e小调和2\\4拍的节奏,音乐材料之间也有一定相关性,但新作间奏曲整体更加简洁,前四小节的切分节奏和第五小节向上十一度跳进,为音乐增添起伏。和声配置与钢琴织体整体上并不复杂,颇具律动感,营造出日本军营通宵狂欢、酒醉舞倦的乱象。(见图3)简谱本第三版中,no.40为齐唱《携手歌》,而追忆稿则用叙事曲《红旗进行曲》代替,将《携手歌》往后移至no.41。《红旗进行曲》谱面上有“此曲在以前排练时删去”的字样,或许该曲在1940年《秋子》创作之初便已存在。该曲音乐材料简洁、统一,C大调主三和弦分解旋律色彩明亮,八度音程的伴奏织体干脆有力。充满律动的节奏,在乐句开头穿插的三连音进行,描绘出中国军队在战斗号角声中前进的景象,加重了剧中表现抗战最终取得胜利的音乐比例。笔者认为黄源洛在复写《秋子》时,并不是机械地回忆旧版本,而是对剧作产生了一些新的看法。(见图4)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文革”后期钢琴音乐的“兴盛”[J]. 戴嘉枋.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2010(02)
[2]歌剧《秋子》文本分析及其他[J]. 刘再生. 音乐研究. 2010(02)
[3]怀念父亲黄源洛[J]. 黄辉. 人民音乐. 2000(08)
本文编号:32665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lelunwen/3266525.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