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音乐艺术论文 >

乐教的“终结”与感性“重启”——从孔子到陶渊明的音乐实践传统

发布时间:2021-07-20 09:29
  乐教即人教。自先秦以来,爱乐之士通过声诗的感性趣味来兴发气志、滋养性情。从孔子到陶渊明近一千年的变化来看,乐教的实践活动具有某种自主性,其兴衰源自于音乐实践传统自身的损益。孔子、庄子、嵇康、陶渊明等典型人物在追随自我心灵的同时,以"发起者"或"推动者"的身份提供给人类世界各种音乐实践经验,并在变迁、流传、接受中不断地修正之前的目的、效用和方法,散发出一种不可化约的感召力,也暗含着对道德理性的乐观情绪。这些让后来的"效仿者"改变了对待音乐的眼光,获得了重新认知世界的可能,从而完善、充实了其生命意义。 

【文章来源】: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2019,(03)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0 页

【文章目录】:
一、心灵与教化之间:孔子的实践智慧
二、脱有形似,握手已违:孔子之后的乐教转向
三、歌与琴:庄子的感性之眼
四、教化之患:《乐记》内外的拯救与逍遥
五、趣味与献祭:音乐感召力的唤醒
六、“真意”蕴藏的秘密:陶渊明的诗与琴
七、不期而往,自成蹊径:乐教之路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儒家的实践智慧[J]. 陈来.  哲学研究. 2014(08)
[2]实践/操劳与理论[J]. 陈嘉映.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1)



本文编号:32925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lelunwen/32925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d6c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