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历史歌曲《我随红军闹革命》的艺术特征与历史影响
发布时间:2021-09-08 20:35
1932—1935年川陕苏区时期诞生了大量的革命历史歌曲,为宣传革命思想、壮大革命队伍发挥了重要作用。在这些歌曲中,又以根据当地流传的民歌小调改编、换上新的具有革命思想内容的歌曲最多、也最具历史价值与艺术价值,《我随红军闹革命》就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首。该歌曲不仅在当时深受广大军民所喜欢,建国后还多次登上各类重大舞台表演传唱,被时乐蒙等创作的经典合唱曲《英雄们战胜了大渡河》所借用,也被各种民歌集成、专著、教材、论文等收录、介绍、分析和研究,在民间大众中广泛传播,具有深远的历史影响。
【文章来源】:四川戏剧. 2019,(05)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4 页
【文章目录】:
一、《我随红军闹革命》的诞生
二、《我随红军闹革命》的艺术特征
(一) 旋律特征
(二) 歌词特征
(三) 衬词特征
三、《我随红军闹革命》的历史影响
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非遗”视阈下原生态民歌的艺术架构与生存路径——以马渡乡民歌为例[J]. 赵栅凌.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6)
[2]四川民歌《放牛娃儿盼红军》之地域风格论析[J]. 陈国志.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2016(01)
[3]川陕苏区红色歌谣产生的原因[J]. 沈婷婷.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6)
[4]巴人竹枝词的起源与文化生态[J]. 向柏松.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01)
本文编号:3391443
【文章来源】:四川戏剧. 2019,(05)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4 页
【文章目录】:
一、《我随红军闹革命》的诞生
二、《我随红军闹革命》的艺术特征
(一) 旋律特征
(二) 歌词特征
(三) 衬词特征
三、《我随红军闹革命》的历史影响
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非遗”视阈下原生态民歌的艺术架构与生存路径——以马渡乡民歌为例[J]. 赵栅凌.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6)
[2]四川民歌《放牛娃儿盼红军》之地域风格论析[J]. 陈国志.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2016(01)
[3]川陕苏区红色歌谣产生的原因[J]. 沈婷婷.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6)
[4]巴人竹枝词的起源与文化生态[J]. 向柏松.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01)
本文编号:339144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lelunwen/3391443.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