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音乐艺术论文 >

鲍曼对跨文化动力与音乐行为中的文化多样性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1-10-16 14:46
  由于全球化的加剧,音乐行为中越来越多的呈现出文化的多元与多样性。音乐风格的跨越与融合打破了原来"固定"的模式呈现出过渡转型的流动特征。这些为跨越文化的界限提供了前提条件与实践的动力。 

【文章来源】: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 2019,(02)CSSCI

【文章页数】:9 页

【文章目录】:
一、对文化种类的讨论
二、扩展的文化
三、音乐作为开放的导向、参照和展演体系
四、关于在时空中的传承与转换
五、文化社会化的多样性
六、跨文化作为不同世界间差异转化的过程
七、关于自己、我们与我们—所有话语的对话
八、跨文化模式:音乐变形
提问环节
    (一) 非洲凯尔特合作是有文本的, 还是即兴演奏?
    (二) 您提到昨天晚上在南艺看了西方的音乐会, 在德国是以自己的文化为主导, 通过移民和难民带来了多元文化, 而在中国您看到的是以西方文化为主导, 中国文化为边缘的多元文化, 在这样一种情况下, 中国与德国文化如何对话, 中国音乐的所指又是什么?
    (三) 今天教授的讲座中提到了传承与传播的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特别提到对一个音乐现象的研究, 从4个方面去分析, 比如音乐生产、传播、消费和音乐评论。从音乐评论的角度来说, 如果我们对过去维度下的某一个音乐现象进行研究时, 我们无法还原到原来的接受或受众的层面去解读, 那么作为一个当代的研究者, 如何去解决这样的一个问题呢?
    (四) 您讲到一个人的多语才能, 要想比较好的掌握语言, 必须学习它的语法, 但是对音乐没有这样的要求, 有人提出“音乐无需懂”这样的一个问题, 如果说音乐不需要懂的话, 怎样才能达到对话, 以及平等、民主和合作的要求。但是如果要对音乐进行理解, 要懂音乐的话, 我们可以采取哪些具体的实践方式呢?
    (五) 鲍曼教授您在讲座中说, 当今世界有6000多种语言, 不久之后有3000多种将会消失。对于传统文化来说, 很多都保存在一些相对比较落后的地区, 现在生活得到改善的时候这些传统文化流失得比较快, 保存传统文化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 应该怎样协调它们之间的关系?您还强调对话很重要, 尤其在那些信教的地方对异文化进行排斥甚至是毁灭, 在这些方面, 我们该怎样和他们进行对话, 促进多元?



本文编号:344000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lelunwen/344000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8bf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