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音乐艺术论文 >

大众传播背景下的富宁坡芽歌书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07 03:40
  在大众传播背景下,当代少数民族社会文化正在以一种快速、崭新的方式进入人们的视野,原有社会系统构建的民族文化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民族文化边界正不断消解,传统文化的存续与发展受到严峻挑战。本文在艺术人类学、音乐人类学、音乐传播学的视野下,基于对云南省富宁县壮族坡芽歌书传播情况的田野调查,全面阐述坡芽歌书当下的传播现状,并深入揭示其传播的现代性特征。全文从坡芽歌书传播的地理历史文化背景、传播情景、传播媒介和传播主体四个层面进行分析。第一章从坡芽歌书传播的不同场景,分生产生活、传统节庆、舞台表演三个方面,展示坡芽歌书在不同空间场景的传播中,其生存场域和传播形态发生的转化和变迁,内植于民族群体的文化要素也受到影响并出现显著变化。第二章,传播媒介在坡芽歌书传播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传统较封闭的农业社会,坡芽歌书传播媒介单一,传播效果有限,随着当下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传播媒介呈现出媒介不断更新迭代、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相互融合发展的趋势,为坡芽歌书延续生命力提供了载体。第三章,传统社会中坡芽歌书的创造者和传播者主要是壮民族本身,在大众传播背景下,不同的群体在各种动因驱使下参与传播,使得民间音乐的传播...

【文章来源】: 云南艺术学院云南省

【文章页数】:64 页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选题缘由
    (二)文献综述
    (三)研究的目的及创新点
    (四)研究方法
    (五)富宁坡芽歌书概况
    (六)田野点概况
一、富宁坡芽歌书的情境传播
    (一)日常生活中的传播
    (二)传统节庆中的传播
    (三)舞台表演中的传播
二、富宁坡芽歌书传播媒介
    (一)传统媒介
    (二)大众媒介
    (三)新媒体
三、富宁坡芽歌书传播主体
    (一)坡芽村民
    (二)地方政府
    (三)文化精英
四、富宁坡芽歌书传播现象的讨论
    (一)媒体融合传播的必然
    (二)民族音乐跨文化传播话语体系的构建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从“象—形—意”到“物—符—音”:壮族“坡芽歌书”符号文化演绎之路向 [J]. 权迎,米恩广.  广西民族研究. 2018(01)
[2]云南壮族“坡芽歌书”的文化意蕴 [J]. 冯丽荣.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2017(02)
[3]坡芽歌书的“原生态”与剧场之美 [J]. 周天.  上海艺术评论. 2016(06)
[4]论“坡芽歌书”符号形象的审美意蕴 [J]. 戴艳.  文山学院学报. 2015(05)
[5]壮族民间黄巢传说的口述史意义 [J]. 陈金文.  广西社会科学. 2015(06)
[6]论物意融合的符号表现——以云南富宁坡芽歌书为例 [J]. 谭玉琳.  大众文艺. 2015(02)
[7]《坡芽歌书》研究综述 [J]. 卓晓楠.  音乐时空. 2014(23)
[8]以安顿生命为目标的研究方法——卡洛琳·艾理斯的情感唤起式自传民族志 [J]. 卢崴诩.  社会学研究. 2014(06)
[9]创生—传承—化育:符号教育的内生逻辑——基于对壮族“坡芽歌书”符号的调研分析 [J]. 米恩广,权迎.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06)
[10]壮族民间侬智高传说的口述史意义 [J]. 陈金文.  广西民族研究. 2014(05)

博士论文
[1]云南壮族“坡芽歌书”符号创生与传承的教育人类学阐释[D]. 权迎.西南大学 2013
[2]云南壮族坡芽歌书美学研究[D]. 冯丽荣.西南大学 2013
[3]云南壮族坡芽歌书符号意义解读[D]. 王志芬.中央民族大学 2009

硕士论文
[1]“求真求变”—少数民族音乐传承发展的形式探究[D]. 刘睿.云南大学 2016
[2]《坡芽歌书》(节选)翻译实践报告[D]. 汪小玲.云南师范大学 2014
[3]“布依八音”展演互动及社会功能研究[D]. 陈思思.中央民族大学 2013
[4]传承与创新:民俗文化的舞台化研究[D]. 李毓.广东技术师范学院 2013
[5]民族舞蹈艺术展演文本叙事性分析[D]. 熊黎明.云南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4810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lelunwen/34810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7fa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