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音乐艺术论文 >

门德尔松《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的音乐特点及演奏技术分析

发布时间:2017-05-07 09:00

  本文关键词:门德尔松《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的音乐特点及演奏技术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菲利克斯·门德尔松·巴尔托迪(Felix Mendelssohn Bartholdy,1809-1847)是德国浪漫主义时期的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音乐教育家、社会活动家,他对整个欧洲音乐事业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古典主义时期开始,作曲家们创作器乐协奏曲的欲望愈加强烈,德国作曲家创作的小提琴协奏曲众所周知,其中门德尔松的《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是继贝多芬《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后的又一里程碑式的弦乐协奏作品。 本文选取门德尔松《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的音乐特点与演奏技术分析作为研究对象,以现有文献及相关学术研究为基础,,结合音乐实践过程中的体会,分别从门德尔松的生平及背景介绍、《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的音乐特点及演奏技术分析、该作品的审美价值及历史地位等方面进行深入剖析和系统阐述。笔者站在音乐学理论、作曲技术理论、小提琴演奏技术的角度上力争对于《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做到全面、详细的论述,既能够为演奏提供技术保障,也能够为演奏提供理论支撑,也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对于日后的教学工作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门德尔松 小提琴协奏曲 音乐特点 演奏技术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J622.1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绪论8-9
  • 第1章 门德尔松的生平及作品的创作背景9-12
  • 1.1 门德尔松的生平9-10
  • 1.2 《e 小调小提琴协奏曲》的创作背景10-12
  • 第2章 《e 小调小提琴协奏曲》的音乐特点分析12-19
  • 2.1 第一乐章的曲式结构分析12-15
  • 2.1.1 图示分析12-13
  • 2.1.2 文字分析13-15
  • 2.2 第二乐章的曲式结构分析15-16
  • 2.2.1 图示分析15
  • 2.2.2 文字分析15-16
  • 2.3 第三乐章的曲式结构分析16-19
  • 2.3.1 图示分析16-17
  • 2.3.2 文字分析17-19
  • 第3章 《e 小调小提琴协奏曲》的演奏技术分析19-29
  • 3.1 第一乐章的演奏技术分析19-24
  • 3.1.1 音准、节奏的把握19-20
  • 3.1.2 音程、和弦的处理20-21
  • 3.1.3 指法的选择21
  • 3.1.4 速度力度以及装饰音的演奏21-23
  • 3.1.5 连音跳弓的技巧23-24
  • 3.2 第二乐章的演奏技术分析24-26
  • 3.2.1 音色的控制24
  • 3.2.2 揉弦的运用24-25
  • 3.2.3 节奏的控制25-26
  • 3.2.4 双音演奏的运弓技巧26
  • 3.3 第三乐章的演奏技术分析26-29
  • 3.3.1 连顿弓与自然跳弓的处理27-29
  • 第4章 《e 小调小提琴协奏曲》的审美价值及历史地位29-34
  • 4.1 基于古典主义时期协奏曲形式的创新性29-30
  • 4.1.1 开门见山式的主题29
  • 4.1.2 华彩乐段的写作29-30
  • 4.1.3 主部主题调性色彩的使用30
  • 4.2 结构的独特性30-32
  • 4.2.1 小提琴独奏与乐队之间的对比设计31
  • 4.2.2 主题与主题之间对比的设计31-32
  • 4.3 调式调性和速度设计的个性化32-34
  • 4.3.1 作品调式调性的设计32
  • 4.3.2 作品速度的设计32-34
  • 结论34-35
  • 参考文献35-36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36-37
  • 致谢3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宋莉莉;门德尔松《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的艺术价值[J];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本文关键词:门德尔松《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的音乐特点及演奏技术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4952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lelunwen/34952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75e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