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特拉文斯基新古典主义时期作品中的调性扩张技法
发布时间:2021-12-23 19:50
伊戈尔·菲德洛维奇·斯特拉文斯基(Igor Fyodorovich Stravinsky,1882-1971)为20世纪最具有影响力的作曲家之一,也是创作最多元化的作曲家之一。他的创作可分为三个时期:民族主义时期、新古典主义时期、序列主义时期。本文所关注的创作时期为新古典主义时期。笔者以新古典主义时期《管乐八重奏》、《bE大调协奏曲》、《C大调交响曲》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分析研究与论述,提炼出斯特拉文斯基在新古典主义时期作品中采用的调性扩张技法。论文的第一章论述了斯特拉文斯基在作品中采用的多元调关系。笔者结合了三部作品的结构与调性布局,研究了体现在回归曲式与奏鸣曲式中的多元调关系。论文的第二章论述了斯特拉文斯基在这一时期作品中的调性确立方式。调性的确立为调性扩张的前提。其既采用了与共性写作时期相似的调性确立方式,又采用了通过旋律、持续音、固定音型等多种多样的调性确立方式。论文的第三章论述了斯特拉文斯基在这一时期作品中采用的调性扩张技法。当调中心不发生改变时,采用了建立在自然音基础上的外音、调式综合、复合和弦、八声音阶的调性扩张技法。在调性中心发生改变时,采用了调式交替、转调模进的调性扩...
【文章来源】:中国音乐学院北京市
【文章页数】:6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论文的选题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拟采用的研究方法
第一章 体现在调性布局中的多元调关系
第一节 三部作品的结构与调性布局
一、《管乐八重奏》
二、《bE大调协奏曲》
三、《C大调交响曲》
第二节 在不同曲式结构内的体现在调性布局中的多元调关系
一、奏鸣曲式
二、回归曲式
第二章 确立调性的方式
第一节 与共性写作时期相似的调性确立方式
一、不包含外音的D-T进行
二、包含外音的D-T进行
第二节 采用分层思维写作片段中的调性确立方式
一、通过旋律确立调性
二、通过持续音、固定音型确立调性
第三章 斯特拉文斯基采用的调性扩张技法
第一节 在单一调性内形成的调性扩张
一、建立在自然音基础之上的调性扩张
二、采用调式综合形成的调性扩张
三、运用复合和弦形成的调性扩张
四、运用八声音阶形成的调性扩张
五、通过离调形成的调性扩张
第二节 通过调性、调式变换实现调性扩张
一、通过调式交替形成的调性扩张
二、通过调性复合形成的调性扩张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校学习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和声教学中调性扩张技巧的深化与功能关系的拓展[J]. 刘康华.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2012(01)
[2]关于斯特拉文斯基中期作品中的基本结构成分研究[J]. 王硕.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2011(02)
[3]大小七和弦在斯特拉文斯基作品中的应用[J]. 王硕. 艺术探索. 2010(03)
[4]斯特拉文斯基的《八重奏》分析[J]. 王永振.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 2005(04)
[5]音体系分析[J]. 陈中华.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 2002(01)
[6]肖斯塔柯维奇《二十四首序曲与赋格》调思维的特征[J]. 赵德义.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1987(02)
[7]调性扩展手法[J]. 刘康华.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1982(03)
本文编号:3549080
【文章来源】:中国音乐学院北京市
【文章页数】:6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论文的选题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拟采用的研究方法
第一章 体现在调性布局中的多元调关系
第一节 三部作品的结构与调性布局
一、《管乐八重奏》
二、《bE大调协奏曲》
三、《C大调交响曲》
第二节 在不同曲式结构内的体现在调性布局中的多元调关系
一、奏鸣曲式
二、回归曲式
第二章 确立调性的方式
第一节 与共性写作时期相似的调性确立方式
一、不包含外音的D-T进行
二、包含外音的D-T进行
第二节 采用分层思维写作片段中的调性确立方式
一、通过旋律确立调性
二、通过持续音、固定音型确立调性
第三章 斯特拉文斯基采用的调性扩张技法
第一节 在单一调性内形成的调性扩张
一、建立在自然音基础之上的调性扩张
二、采用调式综合形成的调性扩张
三、运用复合和弦形成的调性扩张
四、运用八声音阶形成的调性扩张
五、通过离调形成的调性扩张
第二节 通过调性、调式变换实现调性扩张
一、通过调式交替形成的调性扩张
二、通过调性复合形成的调性扩张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校学习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和声教学中调性扩张技巧的深化与功能关系的拓展[J]. 刘康华.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2012(01)
[2]关于斯特拉文斯基中期作品中的基本结构成分研究[J]. 王硕.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2011(02)
[3]大小七和弦在斯特拉文斯基作品中的应用[J]. 王硕. 艺术探索. 2010(03)
[4]斯特拉文斯基的《八重奏》分析[J]. 王永振.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 2005(04)
[5]音体系分析[J]. 陈中华.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 2002(01)
[6]肖斯塔柯维奇《二十四首序曲与赋格》调思维的特征[J]. 赵德义.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1987(02)
[7]调性扩展手法[J]. 刘康华.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1982(03)
本文编号:354908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lelunwen/35490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