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音乐艺术论文 >

非遗之后:周家班的“菠林喇叭”传播研究

发布时间:2022-01-06 10:39
  "菠林喇叭"是中国鼓吹乐的代表,于2010年入选安徽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4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之后,菠林喇叭在周家班的保护与传承中,逐步走出灵璧县菠林村,走向了首都,走向了海外,走向了跨文化的传播之路。本文探讨了周家班在传播"菠林喇叭"过程中的国内与国外路径,借助学术力量、更新表演形态、依托国家资源、利用全媒体及运用商业模式等策略,以期能够对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传播产生一定的应用价值。此外,文章对各类传播主体的职责侧重也作了分析。 

【文章来源】:艺术评论. 2019,(12)CSSCI

【文章页数】:13 页

【文章目录】:
一、菠林喇叭的艺术特质及现状
二、菠林喇叭的传播路径
    (一)在国内:从民间礼俗走向学术空间
    (二)国际上:从随团表演到艺术节专场演出
三、菠林喇叭的传播策略
    (一)借助学术力量
    (二)更新表演形态
    (三)依托国家资源
    (四)利用全媒体
四、关于传播主体的思考
    (一)政府层面。
    (二)学术层面。
    (三)社会大众层面。
    (四)媒体层面。
    (五)传承主体层面。
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菠林喇叭”的激活策略研究——以周家班的“非遗”保护与传承为例[J]. 赵倩.  中国艺术时空. 2018(04)
[2]非遗传承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 胡迟.  中国艺术时空. 2018(01)
[3]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新媒体传播策略研究[J]. 黄丽荧,宋振卿.  长春大学学报. 2017(04)
[4]传播学视野中的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新思维[J]. 陈玉茜.  四川戏剧. 2016(10)
[5]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运动和中国民俗学——“公共民俗学”在中国的可能性与危险性[J]. 周星.  思想战线. 2012(06)



本文编号:357230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lelunwen/357230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85a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