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音乐艺术论文 >

宋辽金排箫探析

发布时间:2022-01-24 19:50
  排箫是一种传统的多管气鸣类吹奏乐器,其在中国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据史料记载,排箫由舜所造,是乐舞《韶》的主要伴奏乐器;西周至战国时期,排箫使用于郊庙祭祀之乐,奠定了其在雅乐中“礼器”的重要地位;秦汉时期排箫发展兴盛,广泛用于鼓吹乐和乐舞百戏,排箫形象多见于大量画像石、乐舞俑图像中;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佛教东传,排箫在继承汉代排箫特征的基础上开始与佛教音乐相结合;隋唐时期排箫迎来其发展的高峰,全面应用于雅乐、燕乐、鼓吹乐和宗教音乐之中;宋元之际排箫的使用范围大幅度缩减;明清时期排箫只用于雅乐之中,一直到雅乐体系瓦解。宋辽金是排箫发展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排箫的形制以及应用等情况都在发生变化。排箫在其整个发展进程中,留下了大量的文献记载和以多种方式呈现的图像资料,这些文献资料与具有生动性、直观性的图像资料为排箫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和宝贵资料。本论文分为四个部分,以宋辽金时期排箫的文献记载和图像资料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历史中排箫称谓的变化、宋辽金时期排箫图像呈现出的形制特征以及宋辽金时期排箫的应用场合、在不同乐队组合中的应用情况进行分析与研究,进而全面了解这一历史时期排箫的发展特点。第一部分:... 

【文章来源】:西安音乐学院陕西省

【文章页数】:13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宋辽金排箫探析


-1禹州白沙宋墓乐舞壁画及排箫①

排箫,宫廷


第二章宋辽金排箫之图像概述25图2-1-1禹州白沙宋墓乐舞壁画及排箫①(二)宋代高平陈塸开化寺奏乐壁画之排箫(图2-1-2)山西省高平县的开化寺大雄宝殿内,四壁绘有宋代画工郭发所绘讲述佛传故事的壁画。大殿北壁东边中隅有一幅宫廷乐舞图,图中间两位舞伎相对而舞,两侧为伴奏乐队,左侧有六人,所持乐器有排箫、琵琶、鼓、笛、笙,右侧乐人所持乐器有拍板、横笛、鼗鼓、竖箜篌、笙、大鼓等。壁画中吹奏排箫的乐人位于壁画左侧前排靠右边的位置,所持排箫为管长相等、上下齐平的等管式,排箫几乎与乐人的面部等宽,管数为十一管,管身由红色木框架固定,横向长方形木板高度约为管长的一半,排箫左右两侧的木架向下延伸作为手柄,乐人双手握手柄作吹奏状。演奏者为女性乐人。图2-1-2宋开化寺宫廷乐舞图局部及排箫②(三)平定姜家沟1号宋墓乐舞壁画之排箫(图2-1-3)山西平定县姜家沟村1991年11月出土了一座北宋时期的仿木结构砖雕单室墓,墓室东南壁绘有一幅乐舞图,壁画中间有两名舞者侧身而舞,七名奏乐女子在舞者身后呈弧形排列,乐人所执乐器从左起依次为方响、洞箫、笙、排箫,曲项琵琶,拍板,架鼓。《中国音乐文物大系·山西卷》描述壁画中的排箫为双排管排箫,笔者对比①赵世纲.中国音乐文物大系河南卷[M].郑州:大象出版社,1996.12:147.②项阳、陶正刚.中国音乐文物大系山西卷[M].郑州:大象出版社,2000:242.

排箫,壁画


西安音乐学院硕士论文26同时期乐舞壁画中的排箫,认为该排箫是管长相等、上下齐平的等管式,排箫比乐人的面部略宽且比肩部略窄,管数约为十二管,用绳索在上、下两端固定,与“禹州白沙宋墓”壁画中的排箫极为相似,呈弧形排列,在视觉上才会呈现上宽下窄的样式,所谓“双排管”可能是绘画工匠“失误”导致,还需进一步考证。图2-1-3平定姜家沟1号宋墓乐舞壁画及排箫①(四)宋代定州净众院舍利塔地宫哀乐壁画之排箫(图2-1-4、2-1-5)定县博物馆于1969年先后发掘清理了两座宋代塔基,其中的6号塔基下地宫内,东西两壁各彩绘戎装伎乐天人6身,东壁6人所奏乐器自南向北依次为拍板、笙、横笛、琵琶、排箫和筚篥。西壁6人所持乐器与东壁稍有不同,自南至北分别为拍板、横笛、鼗鼓、排箫、笙和筚篥,其中排箫与东壁几乎无异。图2-1-4宋定州净众院舍利塔地宫东壁哀乐壁画及排箫②图2-1-5宋定州净众院舍利塔地宫西壁哀乐壁画及排箫③①项阳、陶正刚.中国音乐文物大系山西卷[M].郑州:大象出版社,2000:244.②苗建华、吴东风.中国音乐文物中国音乐文物大系2·河北卷[M].河南:大象出版社,2008:199.③苗建华、吴东风.中国音乐文物中国音乐文物大系2·河北卷[M].河南:大象出版社,2008:200.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河南郾城彼岸寺经幢乐器雕刻考释[J]. 贾冬.  中原文物. 2016(05)
[2]西方音乐图像学的发展历史及国内外音乐舞蹈图像研究现状述评[J]. 王玲.  民族艺术研究. 2015(05)
[3]中国排箫的发展脉络及历史地位[J]. 林静.  齐鲁艺苑. 2012(01)
[4]宋代宫廷雅乐乐器与乐队考[J]. 田耀农.  音乐研究. 2010(04)
[5]宋代音乐研究的特征分析与反思(下)[J]. 洛秦.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2010(02)
[6]宋代音乐研究的特征分析与反思(上)[J]. 洛秦.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2010(01)
[7]排箫初探[J]. 梅本红.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06(01)
[8]洞箫·尺八小考[J]. 梅本红.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05(01)
[9]鼓吹十二案考释[J]. 许继起.  中国音乐学. 2004(04)
[10]敦煌壁画上的吹奏乐器[J]. 庄壮.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2003(04)

博士论文
[1]辽朝礼制研究[D]. 王凯.吉林大学 2017
[2]宋辽金乐舞服饰艺术研究[D]. 程雅娟.苏州大学 2013
[3]宋代宫廷音乐制度研究[D]. 康瑞军.上海音乐学院 2007
[4]辽金元三史乐志研究[D]. 王福利.扬州大学 2001
[5]宋史乐志研究[D]. 李方元.扬州大学 2001

硕士论文
[1]音乐图像学在音乐学视域下的探究[D]. 肖瑶.南昌大学 2018
[2]论中国排箫的发展历程及其前景[D]. 唐莹莹.沈阳师范大学 2018
[3]两宋、辽、金宫廷吉礼用乐研究[D]. 易霜泉.上海音乐学院 2015
[4]宋代鼓吹乐研究[D]. 孙会洁.河南大学 2015
[5]陈旸《乐书》中的音乐图像研究[D]. 原帅.山西大学 2014
[6]阿亚库乔鲁里科恰十字架节排箫音乐研究[D]. 孙波.中央音乐学院 2013
[7]契丹辽国音乐图像研究[D]. 张伟彬.河北师范大学 2012
[8]隋唐排箫初探[D]. 杨洁.天津音乐学院 2012
[9]晋东南地区石刻文物的音乐图像研究[D]. 杜卓慧.山西大学 2010
[10]云冈石窟乐伎研究[D]. 侯峰.陕西师范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6071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lelunwen/36071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653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