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堂乐歌与白话新诗之间——成都“草堂—孤吟”诗群的“在地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5-02-11 20:35
中国现代文学"地方路径"的提出基于对现代文明"中心意识"和传统"地域文学"的反思,需要对文本背后"地"与"人"的互动关系进行再认识。1920年代初成都的"草堂—孤吟"诗群提供了生动的研究例证:首先,诗群代表人物叶伯和及其《诗歌集》,在音乐的关照下见出和以《尝试集》为代表的中国主流白话诗集不一样的诗美质素,背后则凝结着作者出入蜀地的别样人生体验;其次,《草堂》上白话诗的丰富样态蕴含了从显到隐的多重地方因素;第三,《孤吟》上儿童诗歌的趣味在一定程度上凸显出成都中小学音乐教育所塑造的白话语感。总体而言,"草堂—孤吟"诗群在"学堂乐歌"和"白话新诗"的出入中,在成都新旧"在地性"因素的交汇下,呈现出中国新诗别样的发展面貌。
【文章页数】:7 页
本文编号:4033815
【文章页数】:7 页
本文编号:40338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lelunwen/4033815.html
上一篇:大学钢琴伴奏课程教学改革探析——评《钢琴伴奏实用教程》
下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