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扛神”与楚地祭歌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15 01:09
本文关键词:“扛神”与楚地祭歌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扛神”是流行于鄂西北荆山一带的民间传统“巫祭仪式”,起源于先秦时期的古楚巫文化,是楚文化遗承中的重要部分。它以歌舞为主要表现形式,内容都是唱神、说神,唱腔优美、奇诡,因具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浓郁的生活气息,这项富有宗教色彩的巫术表演活动深受当地民众的喜爱。本文的具体研究对象是“扛神”,其研究目的是通过对这一特色民俗现象的系统分析,追溯和揭示古楚祭歌的真实面貌,窥探和归纳楚地祭歌的总体艺术特征,以获得对荆楚地区祭祀歌曲的新认识和理解。更重要的是在对“扛神”这一综合性艺术的系统研究中,阐释传统音乐中所隐含的荆楚社会、文化、历史、民间信仰等方面独特的文化内涵和价值,引起人们对这一古楚文化音乐现象内容的深刻关注和认真思考,从而进一步推动中国民族文化和传统音乐的共同繁荣和发展。通过分析搜集的资料和相关论文,笔者发现对于“扛神”音乐的专门研究目前为数尚少,他们大多是在“扛神”的历史渊源、仪式场域、艺术特征、班社传承等问题上进行了零散地探讨。而本人的创新点在于从民族音乐学的角度出发,将文献研究与民俗考察相结合,在广泛吸收和应用其他相关学科的先进研究方法和既有成果上,着重从祭祀对象与音乐特征两方面对“扛神”做深入研究,并将其音乐本体分析与见于文献的、民俗中尚存的其他楚地祭歌作比较,力求合理阐释以“扛神”为代表的楚地祭歌所反映的音乐特色与文化特征。全文共分三章,第一章介绍“扛神”的流传地域和祭仪风貌,以期展示一组活态的仪式实景,从总体上把握“扛神”的祭仪风格和特点;第二章是文章的难点,从“扛神”的祭祀对象和祭祀意图两个方面作细致地论述,挖掘其蕴含的深厚而独特的民族文化;第三章是全文的出彩之处,也是全文的一个重点。从曲式结构、音阶调式和旋律音调三个方面对“扛神”的音乐形态特征做了详细地分析解读,并将“扛神”与楚地祭歌的音乐作比较研究,探究它与楚地祭歌的关系。
【关键词】:扛神 楚地祭歌 祭祀意图 音乐分析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J614
【目录】:
- 中文摘要6-8
- 英文摘要8-10
- 绪论10-13
- 第一章 “扛神”概述13-23
- 第一节 “扛神”流传地域13-15
- 第二节 “扛神”祭仪风貌15-22
- 本章小结22-23
- 第二章 “扛神”的祭祀对象23-38
- 第一节 祭祀对象统计23-31
- 第二节 “扛神”祭祀的意图31-37
- 本章小结37-38
- 第三章 “扛神”音乐分析38-66
- 第一节 “扛神”祭仪音乐的结构及其与楚地祭歌的关系38-51
- 第二节 “扛神”的调式音阶、旋律特点及其与楚地民歌的关系51-64
- 本章小结64-66
- 结语66-68
- 参考文献68-73
- 致谢73-74
- 附件7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娜妮;;文化人类学视野中的湖南常德灌溪镇丧仪音乐[J];才智;2011年03期
2 黄中骏;荆楚乐舞型态特征论析[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1997年04期
3 杨匡民;楚声今昔初探[J];江汉论坛;1980年05期
4 郭莹;对“引商刻羽,杂以流徵”史料研究中几个问题的思考[J];音乐研究;2002年02期
5 李素娥;;荆山《扛神》“信仰”描述及其“音声”分析[J];襄樊学院学报;2009年10期
6 王政;楚巫文化中的审美意识[J];学术月刊;1998年10期
7 代宏;;泽国里的唱和——湘北地花鼓音乐特征浅析[J];艺术探索;2007年06期
8 杨顺适;楚风遗声巫音调[J];中国音乐;1989年02期
9 朱玉葵;;鄂西北扛神历史源窥探[J];作家;2007年14期
10 李素娥;;襄樊“扛神”田野调查报告[J];中国音乐学;2006年03期
本文关键词:“扛神”与楚地祭歌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510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lelunwen/451040.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