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蒙遗音—“十王会”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23 09:20
本文关键词:紫蒙遗音—“十王会”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紫蒙川,包含辽宁省西北部和内蒙古东南部的广大区域,自古以来便是战略要地。十王会是常年活动于紫蒙川区域,应用在民间丧葬祭祀仪式的民间活动组织。“十王会”成立之初以诵经为主,融入当地十番为其配乐,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以十番演奏为主的民间艺术形式。十番是一种民间笙管乐合奏形式,主奏乐器有管、笙、笛、鼓、云锣、钹。其形式与古代曾流行于当地的辽代散乐、明代十番有相同或相近之初,可见其在当地历史悠久。到了近代,由于社会的发展,对“十王会”这一类民间艺术形式造成巨大的冲击。“十王会”十番面临乐谱失传、老艺人相继过世、缺乏市场等等诸多不利因素导致这一民间艺术濒临灭绝,亟待扩大其影响,进行抢救性的整理和保护。“十王会”由诵经和奏乐两部分构成,故本文从“十王会”诵经和十番两方面切入进行研究,上溯其历史,研究其现状,让更多人意识到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重要性以及可能性,让这种优秀的民间音乐文化得以继续传承。
【关键词】:十王会 十番 紫蒙川 丧葬 鼓乐
【学位授予单位】:沈阳音乐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J607
【目录】:
- 摘要2-3
- Abstract3-5
- 引言5-7
- 第一章 紫蒙地区概述7-10
- 第一节 紫蒙地区历史概况7-8
- 第二节 紫蒙地区人文概况8-10
- 一、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9
- 二、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9-10
- 第二章 “十王会”10-34
- 第一节“十王会”概述10-15
- 一、“十王会”名称来源10-11
- 二、“十王会”与辽代散乐、十番渊源11-13
- 三、“十王会”与喀喇沁王府渊源13-15
- 第二节 编制、乐器15-18
- 一、乐队编制15-16
- 二、乐器16-18
- 第三节 乐谱、经卷与名调方式18-24
- 一、乐谱概况18-20
- 二、曲牌20-21
- 三、乐调研究21-23
- 四、经卷23-24
- 第四节 仪式仪轨(以辽宁省建平县“五七”祭礼为例)24-26
- 一、请灵牌24-25
- 二、家中祭祀25
- 三、送灵牌25-26
- 第五节 现状26-34
- 一、“十王会”发展环境26-29
- 二、“十王会”乐班29-32
- 三、保护传承32-34
- 第三章 辽宁鼓乐与“十王会”的关系34-37
- 第一节 辽宁鼓乐概述34-35
- 第二节 辽宁鼓乐与“十王会”对比35-37
- 一、曲谱35-36
- 二、现状36-37
- 结论37-38
- 参考文献38-40
- 致谢40-41
- 附录41-4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萍;;鄂西土家族丧葬仪式音乐研究的再思考[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本文关键词:紫蒙遗音—“十王会”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7460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lelunwen/474608.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