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度”的把握在声乐演唱中的重要性
发布时间:2017-07-02 00:06
本文关键词:论“度”的把握在声乐演唱中的重要性,,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声乐艺术作为人类历史最早的音乐活动形式,是集合生理学、心理学、物理学等学科的一门综合学科。演唱的过程是主体亲自打造并协调肌体的过程,然而歌唱器官的具有特殊性和不易操作性等特点,这要求演唱者在歌唱过程中一定要遵循肌肉和器官运作中的舒适性原则,掌握好各个肌肉器官之间的运用尺度,体会到肌肉器官相互间配合的默契程度。只有这样才能轻松灵活运用歌唱技巧,使生理肌体的反应力与心力恰当作用于声带之上,最终获得力从于心意,心与意合,力与意合的理想歌唱状态。所以,为了达到精湛的演唱水平,本文结合笔者演唱过程中对“度的把握”的切身体会及理论知识的积累,分别从生理、心理角度深入剖析和概括,最终形成论文的整体布局。本文第一部分从声乐技术环节出发,首先对呼吸系统中起主导地位的气息及发声系统中的声带两者之间配合的“度”进行了阐述;其次,又从共鸣系统的角度出发,运用生理学、解剖学、物理学等原理分别对共鸣腔体运动过程中的“度”、共鸣位置配合中的“度”、共鸣音响表现时的“度”等问题以及原理进行了阐述,并对每一论点下所存在“度”的问题进行逐层的罗列,使条理更加清楚;第二部分笔者从情感及心理的角度出发,分别论述情感把握的“度”和演唱心理活动中的“度”。在论述这一部分时,笔者把自己九年的声乐学习生涯及其实践经验的感受和心得进行整合梳理,且与歌唱理论相结合,以理论指导实践,实践验证理论的方式,采用举例、分析、论证的方法,逐个进行详尽的论述。尤其对演唱心理活动中“度”的把握的论述中,就歌者经常出现的状况-紧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同时,为了使“度”的把握受心理支配和调控这一论点具有说服力,笔者又进行三方面的概括论述;第三部分主要讲述了度的把握的实际应用,这一部分中,作者主要以实际演唱过的作品来进行论述。本篇论文最大的特点是科学性和史实性的结合,运用与声乐发声相关的科学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体会来深入地分析演唱过程中“度”的把握的重要性问题的理论实质,且一些相对有效而又科学的解决问题的办法也被提出。总之,笔者期盼着未来及我的努力能对声乐理论研究领域的发展提供帮助和启发,为中国声乐艺术发展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关键词】:声乐技术 情感 心理 “度”的把握
【学位授予单位】:西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J616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9
- 绪论9-12
- 第一章“度”的把握在声乐技术环节上的重要性体现12-35
- 1.1“度”在呼吸系统气息及发声系统声带上的体现12-20
- 1.1.1 运气的“度”13-17
- 1.1.2 声带运用中的“度”17-18
- 1.1.3 气息与声带配合之间的“度”18-20
- 1.2 共鸣系统中的“度”20-35
- 1.2.1 共鸣腔体运动过程中的“度”21-31
- 1.2.2 共鸣位置调整中的“度”31-33
- 1.2.3 共鸣音响表现时的“度”33-35
- 第二章“度”的把握在情感表达及心理方面的重要性体现35-49
- 2.1 情感表达的“度”35-43
- 2.1.1 不同类型情感表达过程中的“度”36-39
- 2.1.2 歌曲类型差异下情感表达的“度”39-40
- 2.1.3 情感表达方式的“度”40-43
- 2.2 演唱心理方面“度”的把握43-49
- 2.2.1 声乐心理调控中的“度”43-49
- 第三章 歌唱中“度”的把握的实际应用49-54
- 3.1 度的把握在具体歌曲的应用-以歌剧《木兰诗篇》中的咏叹调《我的爱将与你相伴终身》为例49-54
- 结语54-55
- 参考文献55-59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59-60
- 附录60-61
- 致谢6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勋国;庄虹子;;声乐技术心理调控与审美感受的哲理思辨[J];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2 钟卫军;;浅谈声乐技术与艺术的关系[J];音乐天地;2007年05期
3 凌伟;刘娴丽;;论声乐技术训练中的感觉与记忆[J];中国音乐;2009年03期
4 许燕;;论声乐技术训练运动中的辨证关系[J];大众文艺;2009年24期
5 徐明;;浅谈西欧声乐技术的发展历史[J];中国校外教育;2013年15期
6
本文编号:50791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lelunwen/507911.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