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音乐艺术论文 >

李大同笛乐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13 12:18

  本文关键词:李大同笛乐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李大同 笛乐文化 风格技法 音质音色 审美特色


【摘要】:从年龄与艺术道路看,李大同先生是建国后介于第二代与第三代间成长起来的著名笛子演奏家,他的创作与演奏风格,在笛子乃至民族音乐界,皆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时代特色与深远影响。大同老师在笛子创作、表演、训练体系和乐器对应性改革领域都取得了一定成绩,并对我国民族器乐的发展做出了独特的贡献。但是,目前对他的笛乐相关内容、体系的研究尚欠完善,已有的研究大多停留在对某一笛曲的单一曲式分析、演奏特征总结层面。故笔者认为,研究李大同笛乐,应包含其创作特点、演奏风格、演奏技法的形成发展、激情特色,以及训练方法、训练体系和乐器改造与演奏标准的关系、操作动态过程描述;回眸其作为笛子演奏艺术家的成长之路;总结其笛乐创作与演奏美学观念等。通过观看大同老师的演奏,鉴赏录音,学习、演奏其作品,参考已有研究文献,总结方光耀老师对李大同先生风格、技法的教授与理论阐释;并结合2014年至2016年对大同老师的采访,运用比较和举例论证的方法,对其笛乐艺术的具体方面,尽己所能,从一个学子角度,做一个系统性地梳理,以求为学界提供一个大同老师较全面的理论与实践脉络,初步形成其笛乐风格的观察体系,并为完善其今后的研究做一点工作。与其他各样笛子演奏风格比较,现今李大同在传统六孔笛上继承并发展了传统“半窍吹奏法”,其提升了六孔笛子传统技法,音质音色、拓展了民族音乐的表现领域,并兼顾在一支笛上保持音质音色与音乐统一连贯前提下,准确完美地演奏大小调及转调音乐。在其新疆少数民族风格性笛曲中很好地应用了半音体系与“中立音”的吹奏技法,并兼顾现今世界通用的“十二平均律”、“五度相生律”、纯律的三律差异性律准,并灵活应用;解决半窍发音音质发虚、音色偏暗、音准模糊等问题;因作品与风格表现的需要,李大同先生创立了独特的速度快、均匀度好、力度对比变化大、杂音小、音准精确的单、双吐技法;利用口腔、头腔、胸腔等与身体吹奏要件的协调配合、变化控制,凝练形成了高亢、飘逸、超越性的音质音色,恰当地表现了乐曲昂扬向上的民族风格特质;创立了严谨而系统、扎实而有效的基本功与技术、技巧、技法等。其笛乐作品《帕米尔的春天》自诞生至今,已经成为一首不朽的经典之作。与之后相继创作、演奏的《牧羊姑娘》、《庆丰收》、《鹰》、《延河的怀念》等一起成为音乐风格性独特、专业技术性强、艺术品位与审美境界极高的笛曲。它们共同成为其音乐追求与思想情感表达极佳的代表。对其研究可更好地区分于我国主要的地域性文化特色的笛曲与演奏风格,彰显其音乐风格的符合性与独特性,对我国笛子音乐多样性发展也将带来很好的借鉴与参照作用,也为笛子音乐的世界性、多样性包容发展,兼顾中西音乐文化,以民族性的情态特色,追求类文明品位做一些小乐种实践成果的理论认识与总结,以及意义阐释。本研究利用互联网、校图书馆和学院资料室及导师资源,收集研究相关资料,为研究提供尽可能充分的材料。本研究需要对李大同先生进行系统了解,采访调查,了解李大同先生成长环境和历史背景,以及其口述的音乐思想、演奏经历和感悟与认识;对其学生与同事进行访谈式社会调查;查找相关器乐演奏家及其它笛乐风格等研究的相关文献;在调研的基础上归纳、总结、梳理、确立其笛乐的特色构成,及笛乐发展的特殊贡献。本文涉及的究方法主要包括调研法、文献归纳法、交叉研究法、比较论证法等。其他还应用了资料收集法、观察法、定性分析法、演绎与描述性研究法、个案研究法、层次细分法等,而比较论证法是本文使用的最主要的研究方法之一;应用所学关于演奏、风格、技法、立美、审美理论知识,对传统笛子演奏技术技巧与李大同风格技术技巧体系之间比较研究;对不同地区与不同风格笛子演奏家比较研究等。前期研究成果有本人音乐学本科毕业论文“研习《帕米尔春天》的体会”;研究生一、二年级以第一作者发表有“笛乐中的自然与人文”、“试论中国笛子及审美内涵”两篇学习论文;以及有关哲学、美学、心理学、释义学、演奏表演理论等数十篇读书笔记。
【关键词】:李大同 笛乐文化 风格技法 音质音色 审美特色
【学位授予单位】:扬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J632.11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Abstract6-8
  • 第一章 绪论8-15
  • 一、研究的必要性8-9
  • 二、研究的可行性9-10
  • 三、成长道路简述10-12
  • 1、脉络与相关文化适应10-11
  • 2、作品创作与生活环境11-12
  • 3、成长中阻力的克服12
  • 四、研究目的及意义12-15
  • 第二章 李大同笛乐风格形成的背景15-26
  • 一、专业训练与中西方音乐的滋养15-21
  • (一) 中国建筑部文工团学员的习笛经历15-16
  • (二) 中国传统六孔笛的自然性与“三律”律准观念的形成16-18
  • (三) 高标准“吐音技术技巧”演奏特色风格样式的形成18-21
  • 二、多重文化环境的滋养21-26
  • (一) 从北京到新疆的艺术探索与奋斗经历21-22
  • (二) 多样音乐文化的融入与作品及演奏风格形成的影响22-24
  • (三) 对已有笛乐风格的超越与重塑追求24-26
  • 1、对本地民族民间传统笛乐风格及内地笛乐风格的含超24-25
  • 2、追求高技术标准,重塑笛乐风格25-26
  • 第三章 李大同笛乐演奏体系之构成分析26-51
  • 一、个性与地域民族音乐文化风格融合的音色音质追求与形成26-36
  • (一) 种族个性、气质性格、文化构成、宗教习惯对其的影响26-27
  • (二) 地域民族声音特色与梦幻气质构成的契合27-31
  • (三) 对笛乐音质音色与审美感知的描述31-33
  • (四) 旋律表达中的长音美化技法33-35
  • (五) 演奏中舌、指、唇、气的综合应用35-36
  • 二、基本特质声音的气息控制与风格审美应用的训练36-41
  • (一) 基本特质声音的描述与获得方法36-39
  • (二) 基本特质声音的气息控制方法及具体风格演奏立美中的应用39-41
  • 三、指法与指序及半音体系训练方法与标准41-44
  • (一) 指法体系与内地南北方风格指法体系的异同41-42
  • (二) 音阶上下行指序42-43
  • (三) 六孔笛半音体系演奏的原理43
  • (四) 半音体系训练方法与模式43-44
  • (五) 气息与指法、指节运动配合控制及音准关系44
  • 四、吐音音色、音质、力度、音准、均等度综合练习方法44-51
  • (一) 音区发音音准与舌尖、舌根吐音发音触点的对应性划分44-46
  • (二) 高标准要求下的吐音音色音质、力度控制及练习方法46-47
  • (三) 吐音后音长延续的气息控制支点与气息结构的保持47-48
  • (四) 高标准要求下单音吐音的“四属性”在发音过程中的控制48
  • (五) 音域最大两端瞬间准确发音的气息控制48-51
  • 第四章 李大同笛乐风格的整体阐释与特色分析51-58
  • 一、大同笛乐总体风格特征51-57
  • (一) 笛曲的民族风格与审美情感特色52-53
  • (二) 融涵中西音乐精髓,重塑时代民族优秀音乐53-57
  • 二、技术技巧对演奏风格的支持57-58
  • (一) 融入多元演奏风格技法、形成地域民族风格个性57
  • (二) 特色靓丽、品位高雅57-58
  • (三) 舌、指、气严格精细的演奏技术标准58
  • 第五章 李大同演奏风格对其他笛乐风格的影响58-61
  • 一、对内地笛乐文化形成多极张力与风格多样化的关照58-60
  • 二、对其他风格流派的启示作用60-61
  • 结语61-63
  • 参考文献63-65
  • 附录165-69
  • 附录269-73
  • 附录373-77
  • 附录477-81
  • 附录581-107
  • 附录6107-109
  • 致谢109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109-11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吴樟华;;中国竹笛的声学构成[J];中国音乐;2010年02期

2 刘正国;笛乎筹乎龠乎——为贾湖遗址出土的骨质斜吹乐管考名[J];音乐研究;1996年0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胡亮;简广易竹笛艺术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8年



本文编号:53689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lelunwen/53689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ffa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