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美学”视野下广西宁明壮族山歌的审美特征
本文关键词:“非遗美学”视野下广西宁明壮族山歌的审美特征
【摘要】:广西宁明,以浓郁的壮族民俗风情为主要特征,是山歌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其山歌文化源远流长,歌曲种类繁多,形式多样,曲调优美,内容丰富,语言形象生动,艺术特色浓厚。口口相传的山歌体现了宁明壮族人民豁达开朗的性情,展示的是宁明壮族人们的民俗活动,具有较高的审美意义。本文以宁明壮族山歌为研究对象,探索“非遗美学”视野下宁明壮族山歌的审美特征,旨在发掘宁明壮族山歌的民俗文化、生产习俗、节日庆典、民间信仰等民俗活动对宁明壮族山歌的生成、传承和发展具有的深刻影响,寻找宁明壮族山歌的美学特征,从而推动宁明壮族山歌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下的美学价值。本文运用田野调查法、访问法等相关理论和分析方法,内容主要围绕宁明壮族山歌的内容美、形式美几个方面进行研究,指出宁明壮族山歌与宁明壮族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引出花山岩画与壮族山歌有着不可磨灭的关系,提倡在花山申遗的辉煌道路上,要把宁明壮族山歌保护和传承好。本课题从审美的角度出发,通过对宁明壮族山歌世代传承的审美特征的研究,阐述宁明壮族音乐文化的发展,探讨宁明壮族人民的生活与其歌曲息息相关的人文精神。从音乐审美的角度去阐述宁明壮族山歌的保护和传承,体现的是壮族音乐文化在壮族人民生活中的重要性,同时通过这个研究反映出壮族人民的崇高与智慧。
【关键词】:非遗美学 广西宁明 壮族山歌 审美特征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J607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绪论10-18
- 第一节 研究背景10-12
- 第二节 选题的研究意义、目的12-14
-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简述14-18
- 一、关于少数民族音乐美学方面的研究14
- 二、关于壮族山歌的研究14-15
- 三、宁明壮族山歌的研究15-16
- 四、关于壮族文学方面的研究16-18
- 第一章 宁明壮民俗文化与广西崇左非遗名列下的宁明山歌18-30
- 第一节 生活环境和审美观18
- 第二节 宁明民俗18-21
- 第三节 宁明县各类歌圩活动21-24
- 一、“三月三”骆越根祖祭祀大典21-22
- 二、歌坡节22-24
- 第四节 花山岩画24-25
- 第五节 广西崇左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列中的宁明山歌25-30
- 一、广西崇左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列中的宁明山歌的分类25-28
- 二、非遗视野下宁明山歌的审美28-30
- 第二章 宁明壮族山歌的内容之美30-49
- 第一节 宁明壮族山歌的分类30-39
- 一、按诗种分类30-32
- 二、按体裁分类32-39
- 第二节 宁明壮族山歌歌词的审美39-44
- 一、歌词的比兴美40
- 二、歌词的风格美40-43
- 三、歌词的人情美43-44
- 第三节 宁明壮族山歌节奏的审美44-46
- 第四节 经典作品的赏析46-49
- 一、宁明壮族《花山迎客歌》46-47
- 二、《多情花山妹》47-48
- 三、《铜鼓.壮锦.红水河》48-49
- 第三章 宁明壮族山歌的形式之美49-54
- 第一节 宁明壮族山歌旋律及声腔声韵的审美特征49-52
- 一、宁明壮族山歌旋律的审美特征49-50
- 二、宁明壮族山歌声腔、声韵的审美特征50-52
- 第二节 宁明壮族山歌的即兴创作与艺术创作的审美52-54
- 一、山歌手的即兴创作52-53
- 二、词曲作家的艺术创作53-54
- 结语54-57
- 参考文献57-61
- 附录61-65
- 致谢65-67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6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榆婷;;弘扬壮族山歌要传承与创新双结合[J];传承;2009年14期
2 詹原;;山歌好比春江水——壮族山歌特色文化浅析[J];大众科技;2010年12期
3 吴德群;;壮族山歌文化研究综述[J];广西社会科学;2011年11期
4 梁秋冬;;壮人的嘴 山歌的源——浅谈壮族山歌的艺术魅力[J];中国民族;2011年12期
5 吴德群;;包容:壮族山歌交往的特征[J];传承;2012年02期
6 蒙树忠;;浅析壮族山歌的保护与传承[J];东方企业文化;2012年12期
7 廖华力;;广西凭祥市壮族山歌文化的传播现状研究[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
8 韦玉林;;浅谈百色壮族山歌的特点与作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3年04期
9 杨春林;;广西马山壮族山歌现状调查分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年07期
10 黄小芬;;以歌为伴——壮族山歌在实现自我精神养老的作用[J];校园英语;2014年08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农冠品 覃承勤 广西壮族自治区文联原副主席;广西山歌学会会长;壮族山歌文化传承与发展展望[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王志伟;壮族山歌的艺术魅力[N];中国文化报;2003年
3 ;革命老区的“乌兰牧骑”[N];中国文化报;2004年
4 邓平 刘廷智;活跃在壮乡的“乌兰牧骑”[N];中国民族报;2004年
5 ;春华秋实 花红果硕[N];中国文化报;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廖华力;从传播内容的角度探寻壮族山歌文化的传播[D];兰州大学;2012年
2 李英媛;“非遗美学”视野下广西宁明壮族山歌的审美特征[D];广西大学;2016年
3 李璐;从歌咏场所的现代变迁探寻壮族传统歌咏文化的延续动力[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4 农菊梅;广西壮族山歌文化的德育价值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5年
5 沈赛玲;壮族山歌文化与青少年价值观教育策略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5764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lelunwen/5764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