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非遗视角下河南大调曲子传承与发展
发布时间:2017-07-31 11:36
本文关键词:浅析非遗视角下河南大调曲子传承与发展
【摘要】:河南大调曲子又称作"鼓子曲",主要流传于河南省南阳市和周边地区,其曲牌包括大牌子、小牌子、套曲和板头曲,伴奏乐器主要有三弦、檀板、古筝、琵琶、八角鼓等,唱腔质朴优美,是一种宝贵的文化遗产。本文将浅析非遗视角下河南大调曲子传承与发展策略,并提出个人见解。
【作者单位】: 平顶山学院音乐学院;
【关键词】: 非遗视角 河南大调曲子 传承 发展策略
【基金】:平顶山学院青年基金项目《非遗视角下的河南大调曲子传承与发展新途径研究》研究成果,项目主持人:马利利
【分类号】:J607
【正文快照】: 河南大调曲子是明代中期至清代乾隆年间流行于汴梁一带的小曲为基础,吸收北方岔曲的表演形式而形成的一种牌子曲类曲种。最初兴盛于河南开封,也称为开封鼓子曲。之后流传到河南各地,尤其是流传到南阳之后吸收了陕西曲子、湖北小曲的一些曲牌,以及乾隆以后的地方戏曲声腔,如“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红斌;河南大调曲子板头曲浅析[J];东方艺术;2005年14期
2 ;[J];;年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书勇 张晓红;邓州大调曲子:一曲渐行渐远的民间绝唱[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罗洁;文化视野中的邓州大调曲子研究[D];西安音乐学院;2015年
,本文编号:59898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lelunwen/598983.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