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音乐艺术论文 >

从律学角度探讨和音的协和性

发布时间:2017-08-12 23:13

  本文关键词:从律学角度探讨和音的协和性


  更多相关文章: 律制 协和性 谐音列 增减音程 近似音程


【摘要】:本论文研究中涉及到的问题有:关于音程协和性定义的探讨、增减音程协和性分析、从理论方面分析不符合毕氏原理的协和音程及协和音程与和弦范围扩大的可能性分析等。 作曲家们作为音乐发展的探索者,他们不断寻找着新颖的音响并将它们在自己的音乐作品中加以运用,以求得更加奇特的音响效果。这些新鲜的和音中包括各种增减音程、各种和弦及其它种类的和音。音乐随着作曲家们的实践得以发展,而理论方面却未能同步,没有太多关于以前不常用的增减音程的理论研究与分析对于和弦的协和性研究也为数不多。若要使理论跟上实践的步伐,需要对上述问题进行探讨与研究。此外,“近似音程”是笔者在研究谐音列第16号谐音之后产生的音程协和度时提出的新概念。笔者认为,不论频率比值的差异,只要音分值差异小至人耳很难辨别的程度,两音程便互为近似音程。互为近似音程的两音程协和度相同。近似音程这一概念便于解释不符合毕氏原理的音程协和性的问题。 本论题所涉及的研究,,可以促进基本乐科理论研究不断深化,使其更为紧密地与音乐实践结合,二者相辅相成、共同发展。
【关键词】:律制 协和性 谐音列 增减音程 近似音程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音乐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J614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5
  • 目录5-7
  • 绪论7-9
  • 一、 选题缘由7
  • 二、 本论题研究现状7-8
  • 三、 本研究的可行性及研究思路8
  • 四、 本论题的研究意义及应用价值8-9
  • 第一章 三种常用律制的比较及理解记忆的技巧9-17
  • 第一节 五度相生律9-10
  • 一、 五度相生律的概述9-10
  • 二、 五度相生律的特点及不足之处10
  • 第二节 纯律10-12
  • 一、 纯律的概述10-11
  • 二、 纯律的特点及不足之处11
  • 三、 纯律与五度相生律的比较11-12
  • 第三节 十二平均律12-14
  • 一、 十二平均律的产生与生律方法12-13
  • 二、 十二平均律的特点及不足之处13-14
  • 第四节 从乐学角度比较三种律制以便区分的小窍门14-16
  • 一、 对于五度相生律特点的理解记忆14-15
  • 二、 对于纯律特点的理解记忆15-16
  • 本章总结16-17
  • 第二章 关于音程的协和性问题17-36
  • 第一节 关于音程协和性的概述17-19
  • 一、 音程协和性问题的产生与由来17-18
  • 二、 各科对音程协和性的研究18-19
  • 第二节 谐音列19-20
  • 一、 音乐中的声音19
  • 二、 谐音列19-20
  • 第三节 协和音程的界定20-22
  • 一、 谐音列中的音程20-21
  • 二、 协和音程的界定21-22
  • 第四节 第16 号谐音之后产生的音程22-28
  • 一、 第16 号谐音之后产生的音程分类22-24
  • 二、 最小可辨音差24-25
  • 三、 第16 号谐音之后产生的协和音程25-26
  • 四、 第16 号谐音之后产生的增减音程协和度讨论26-28
  • 第五节 协和音程范围扩大的可能性28-35
  • 一、 关于音程协和性定义的讨论28-29
  • 二、 协和音程范围扩大的可能性初探29-30
  • 三、 协和音程范围扩大的可能性再探30-33
  • 四、 协和音程范围扩大的可能性分析33-35
  • 本章小结35-36
  • 第三章 关于和弦的协和性问题36-44
  • 第一节 现有的协和和弦概述36-37
  • 一、 现有协和和弦的判断依据36
  • 二、 现有协和和弦的理论分析36-37
  • 第二节 纯律音系网37-40
  • 一、 纯律音系网的概述37-38
  • 二、 运用纯律音系网解读大小三和弦38-39
  • 三、 纯律音系网在视唱练耳中的运用39-40
  • 第三节 将某些七和弦纳入协和和弦的可能性40-43
  • 一、 七和弦协和性的相关调查40-42
  • 二、 将大小 7、小小 7 和弦纳入协和和弦的可能性分析42-43
  • 本章小结43-44
  • 结论44-45
  • 参考文献45-46
  • 致谢4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志英;;漫谈泛音列[J];大舞台;2011年01期

2 胡敏;;从协和的相对性看和声的演进[J];歌海;2008年03期

3 荆建华;;论音程的协和性[J];黄河之声;2009年12期

4 高振歧,张玉春;泛音的相对独立性与音程的协和性[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9年02期

5 赵福洲;关于音程协和性的本质探讨[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1996年03期

6 华天y=;双音协和原理探究[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1998年02期

7 顾震夷;协和观念探讨[J];人民音乐;1984年04期

8 李敬民;管窥传统和声理论中协和性原则的历史发展[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9 马东风;;“协和感”的美学历程与迁移[J];艺术百家;2007年S2期

10 陈其翔,陆志华;律制的共性及数学表达[J];音乐探索.四川音乐学院学报;1997年03期



本文编号:66413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lelunwen/66413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6b1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