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音乐艺术论文 >

无字“悲歌”话凄凉——杨立青二胡与乐队作品《悲歌》的材料、结构与配器

发布时间:2017-08-24 02:14

  本文关键词:无字“悲歌”话凄凉——杨立青二胡与乐队作品《悲歌》的材料、结构与配器


  更多相关文章: 杨立青 悲歌 二胡协奏曲 配器 悲情咏叹


【摘要】:《悲歌》取材于具有浓郁东北地方特色的民间器乐作品双管/二胡独奏曲《江河水》,以西方管弦乐队与二胡的协奏来呈现,作曲家注重乐队与二胡的异质音色,在不影响二胡声部旋律线条美感的同时,充分发挥了乐队在音色和音响上与二胡的对比与衬托。本文重点分析《悲歌》的配器手法、结构思维,兼及题解、体裁、素材等方面,总结为"悲情咏叹"的艺术,并讨论了此种折衷主义的艺术表达方式与1989—1992年间中国文化思潮的潜在关联。
【作者单位】: 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
【关键词】杨立青 悲歌 二胡协奏曲 配器 悲情咏叹
【分类号】:J614
【正文快照】: 杨立青(1942—2013)先生是一位兼通中西音乐学养的当代作曲家和配器学专家,1980年他以中国大陆第一位公派出国留学生的身份在德国汉诺威音乐学院接受了系统而完整的西方现代音乐观念与技巧的学习。杨立青为二胡与乐队写作的协奏曲《悲歌》(1)(当时取名《哀歌———江河水》)完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虹;一个“惟日孜孜”者的足迹——感悟杨立青[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1999年01期

2 金湘;《乌江恨》,杨立青及其他[J];人民音乐;1988年07期

3 郭树荟;诗境 乐境 意境——杨立青《唐诗四首——为女高音、打击乐与钢琴》初探[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4 孙晓烨;;杨立青教授南艺讲学活动侧记[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10年01期

5 郭树荟;来自丝绸之路的回响——杨立青的中胡与交响乐队《荒漠暮色》初探[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6 王安潮;;将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以厚重笔触现代呈现——杨立青艺术成就素描[J];音乐创作;2013年01期

7 钱仁平;杨立青意味[J];音乐爱好者;2003年01期

8 王瑞;;杨立青中胡与乐队《荒漠暮色》探析[J];大众文艺;2011年17期

9 钱仁平;;杨立青访谈录[J];人民音乐;2013年04期

10 李小诺;;核心动机在音乐叙事作品中的结构力作用——以杨立青交响叙事曲《乌江恨》为例[J];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赵世民;危机 国际 创新[N];音乐周报;2003年



本文编号:72862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lelunwen/72862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997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