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音乐艺术论文 >

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在声乐教学中的运用

发布时间:2017-08-25 02:10

  本文关键词: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在声乐教学中的运用


  更多相关文章: 智力因素 非智力因素 声乐教育


【摘要】:心理学的研究是以人的心理现象为对象,通过大量的科学研究和实验数据来形成一系列有规律和指导意义理论的学科。人的心理现象具有鲜明的动态特征,心理活动过程包括认识、情绪、意志三大方面,而这三大方面又可以细分为感知、记忆、思维、想像、注意、情感、意志等具体心理活动。而教育学的过程是在教师的引导下使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发展智力、形成品德,这些必须通过上述的各种心理过程才可能实现。教育的主体与客体都离不开心理学基础理论的支撑,在教育过程中,通过研究学生感知、记忆、思维、注意等心理活动的规律,对教师因材施教,合理的选择和调整教学手段和方法有着重要作用。作为声乐艺术与心理学专业的交叉学科,声乐心理学在声乐教育中已然成为声乐教师必须掌握的专业。无论是作为教师自身教育方法的深化发展途径而言,或者作为教育改革新的发展思路的突破口而言,都是应时所趋的发展方向,要达到有效的调节和控制声乐教学活动的过程和目标,必须强调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协同作用,这也是声乐心理学的核心。只有在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共同支配作用下,才能有效的避免学生的学习活动处于盲目和浪费的处境当中。只有有效的建立健全声乐心理学中各因素(听觉与视觉、视觉与感觉、视觉与记忆、内心想像与情感反馈等)的相互作用,才能使声乐教学活动运行于科学发展的良好轨道之上。全文共分四章。第一章主要对心理因素中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进行介绍及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它们在声乐教学中的重要性。第二章介绍智力因素的定义及相关分类,从心理学角度讲解智力因素的作用,对声乐演唱和教学的影响。第三章介绍非智力因素的定义及相关分类,整体分析非智力因素在声乐教学演唱中的运用及其培养。第四章是归纳性质的结构,回到声乐心理学的角度来俯瞰声乐心理学对于声乐教学的影响和意义,从高师声乐教学现状出发来管窥高师声乐教学发展前景。
【关键词】:智力因素 非智力因素 声乐教育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J616-4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绪论9-11
  • 第一章 心理因素与声乐教学11-14
  • 1.1 声乐心理学与声乐教学11-12
  • 1.2 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提出和关系12-14
  • 1.2.1 智力因素的提出12
  • 1.2.2 非智力因素的提出12
  • 1.2.3 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关系12-14
  • 第二章 智力因素及其对声乐教学的影响14-23
  • 2.1 智力因素的定义14
  • 2.2 智力因素对声乐教学的影响和应用14-23
  • 2.2.1 注意力14-16
  • 2.2.2 记忆力16-17
  • 2.2.3 思维力17-19
  • 2.2.4 想象力19-21
  • 2.2.5 语言力21-23
  • 第三章 非智力因素在声乐教学中的应用23-35
  • 3.1 非智力因素对声乐教学的影响和应用23-35
  • 3.1.1 动机23-25
  • 3.1.2 兴趣25-27
  • 3.1.3 情感27-31
  • 3.1.4 意志31-33
  • 3.1.5 性格33-35
  • 第四章 心理因素在高师声乐教学中的应用35-41
  • 4.1 高师声乐教学现状管窥35-37
  • 4.2 高师声乐教学发展对策浅见37-39
  • 4.3 声乐心理学对高师声乐教学的意义39-41
  • 结语41-42
  • 参考文献42-43
  • 致谢43-4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殷进良 ,高淼;谈歌唱心理素质的训练[J];中国音乐教育;2004年07期



本文编号:73443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lelunwen/73443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4cd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