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音乐艺术论文 >

古谱《张鞠田琴谱》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31 03:30

  本文关键词:古谱《张鞠田琴谱》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琴谱 释义 俗曲 曲调


【摘要】:古琴艺术是悠长的中国历史文学和艺术的活化石,距今至少三千余年历史,独特的艺术体系使之代代相传,构成了中国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张鞠田琴谱》是清代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的稿本,由张鞠田编辑,共收录27首曲谱作品。此套谱曲最特别之处在于他收录了一些民间流行的音乐作品,并以减字谱附工尺谱的记谱方式收录其中。本篇论文从研究《张鞠田琴谱》入手,希望通过文章的分析、梳理对琴歌有一定的了解,继而探寻琴歌中的明清俗曲部分。明清俗曲是中国历史文化发展下催生的一种特色艺术类型,是流传于我国明清时期的民歌、时调、小曲、俚曲等艺术形态,此套曲谱中收集有九首明清俗曲类作品。本文运用音乐学的方法,探索俗曲类琴曲的渊源,整理琴人释义的琴谱尝试释义部分琴谱,梳理古谱的题解和后记,并重点研究其九首俗曲的艺术形态,包括对其所运用的曲牌、曲词、曲调进行整理分析,也有不同版本的对比。本文分五章:第一章是对古琴的琴学概述。第二章是有关《张鞠田琴谱》的介绍。第三章是对《张鞠田琴谱释义》上半卷的释义。第四章是对《张鞠田琴谱》中九首琴歌研究。第五章是对从琴歌中看明清俗曲的艺术美学和发展的论述。最后文章作出结论。俗曲的出现和发展与市民生活的需求是紧密相连的,曲调清新自然、淳朴尚真,深受人们的喜爱。此套琴谱是清代刊印的稿本,十分珍贵,对于研究明清俗曲和明清时期民间的社会面貌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体现了明清俗曲在中国传统音乐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琴谱 释义 俗曲 曲调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艺术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J632.31
【目录】:
  • 中文摘要7-8
  • Abstract8-10
  • 绪论10-14
  • 一、资料来源与研究现状11-12
  • 二、研究方法12
  • 三、研究意义12-14
  • 第一章 琴学概述14-27
  • 第一节 琴之缘起和定型14-20
  • 一、古琴的起源14-17
  • 二、古琴的形制17
  • 三、琴论17-20
  • 第二节 琴歌的概况20-23
  • 一、琴歌的发展历史20-21
  • 二、琴歌的创作与来源21-22
  • 三、琴歌发展现状22-23
  • 第三节 古琴打谱的重要性23-27
  • 一、打谱与译谱的区别23-24
  • 二、当代致力打谱琴歌的琴家24-25
  • 三、打谱方法25-27
  • 第二章 《张鞠田琴谱》概述27-33
  • 第一节 张椿小传27-29
  • 第二节 关于节奏的态度29-33
  • 第三章 上半卷《张鞠田琴谱》释义33-43
  • 第一节 上卷33-38
  • 一、《和弦》33
  • 二、《阳关曲》33-34
  • 三、《冥判》34
  • 四、《写本》34-35
  • 五、《板桥道情》35
  • 六、《跌落》35
  • 七、《劈破玉》35-36
  • 八、《五瓣梅》36
  • 九、《四大景》36
  • 十、《花鼓》36
  • 十一、《四季鲜花》36
  • 十二、《四美具》36-37
  • 十三、《傍妆台》37
  • 十四、《凤求凰》37
  • 十五、《归去来辞》37-38
  • 第二节 下卷38-43
  • 一、《平沙落雁》38
  • 二、《墨子悲丝》38-39
  • 三、《渔歌》39
  • 四、《释谈章》39-40
  • 五、《清夜闻钟》40
  • 六、《桐叶舞秋风》40
  • 七、《鸥鹭忘机》40-41
  • 八、《佩兰》41
  • 九、《风雷引》41-42
  • 十、《秋塞吟》42
  • 十一、《塞上鸿》42
  • 十二、《关雎》42-43
  • 第四章 《张鞠田琴谱》中九首琴歌研究43-72
  • 第一节 明清俗曲概述43-48
  • 一、明清俗曲发展的缘由43-44
  • 二、明清俗曲的发展44-47
  • 三、明清俗曲的主要代表著作47-48
  • 第二节 《张鞠田琴谱》之明清俗曲48-72
  • 一、琴曲《板桥道情》50-55
  • 二、琴曲《跌落》55-58
  • 三、琴曲《劈破玉》58-60
  • 四、琴曲《五瓣梅》60-62
  • 五、琴曲《四大景》62-65
  • 六、琴曲《花鼓》65-67
  • 七、琴曲《四季鲜花》67-69
  • 八、琴曲《傍妆台》69-70
  • 九、琴曲《凤求凰》70-72
  • 第五章 从琴歌中看明清俗曲的艺术美学和发展72-80
  • 第一节、古琴琴道文化72-74
  • 一、古琴题解的重要性72-73
  • 二、古琴心境73-74
  • 第二节 俗曲、戏曲与《西厢记》74-77
  • 一、“西厢精神”与俗曲的爱情观75
  • 二、西厢与戏曲艺术的联系75-76
  • 三、西厢与俗曲、戏曲艺术的相互影响76-77
  • 第三节、《西厢记》与《张鞠田琴谱》之情缘77-78
  • 一、琴曲《五瓣梅》与《西厢记》77
  • 二、琴曲《凤求凰》与《西厢记》77-78
  • 第三节、昆曲在《张鞠田琴谱》中的运用78-80
  • 结语80-82
  • 参考文献82-86
  • 附录86-104
  • 致谢104-105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105-10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孟建军;古琴专业委员会在京成立[J];乐器;2001年12期

2 田步高;浅谈古琴的普及与改良[J];乐器;2002年02期

3 冯光钰;让蜀派古琴的“流水”长流不息——在“蜀派古琴大师喻绍泽先生诞辰100周年”纪念会上致词[J];音乐探索(四川音乐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4 赵凤兰;;莫让古琴成“绝响”[J];云岭歌声;2003年04期

5 梅日强;论弹奏古琴的修养(一)[J];乐器;2004年01期

6 彭毅;古琴艺术——人类口述与非物质遗产代表作[J];档案与建设;2004年06期

7 王今;试论古琴艺术的继承和发展[J];齐鲁艺苑;2004年02期

8 李祥霆;古琴艺术应该成为每个中国人的基础知识之一[J];人民音乐;2004年04期

9 龚一;古琴比赛及其社会化发展[J];人民音乐;2005年06期

10 刘文金;推动古琴艺术的健康发展[J];人民音乐;2005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吴钊;;中国古琴艺术传统的传承、保护与创新[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全球化背景下艺术的传统与创新”艺术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4年

2 谢东笑;;习弹古琴——现代都市人的修身养性之道[A];中国音乐治疗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古琴艺术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N];中国文化报;2003年

2 ;古琴:孤芳已难自赏[N];中国质量报;2003年

3 ;关于古琴艺术的两个故事[N];浙江日报;2003年

4 本报记者 王嘉;白天敲键盘 夜晚弹古琴[N];成都日报;2007年

5 本报记者 王臻青;古琴艺术为何在连觅得众多知音[N];辽宁日报;2007年

6 张蕾;古琴申遗成功 学琴热度升温[N];音乐周报;2009年

7 本报记者 袁柳 (源流);古琴在无锡的“热”与“冷”[N];无锡日报;2009年

8 本报记者 张婷;古琴也时尚[N];中国文化报;2010年

9 张婷;古琴可高贵,但不可昂贵[N];中国文化报;2010年

10 本报记者 马子雷;北京高校古琴社团生存状态调查[N];中国文化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胡斌;现代认同与文化表征中的古琴[D];上海音乐学院;2009年

2 张斌;宋代的古琴文化与文学[D];复旦大学;2006年

3 李松兰;穿越时空的古琴艺术[D];上海音乐学院;2011年

4 司冰琳;中国古代琴僧及其琴学贡献[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鹏飞;七弦斋古琴艺术网站的设计与实现[D];北京工业大学;2014年

2 田青;徐州古琴艺术发展现状的调查与研究[D];江苏师范大学;2014年

3 卢梦晨;诗意化的古琴,,琴韵化的诗[D];江苏师范大学;2014年

4 马继超;古琴声音的数字化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5年

5 杨丽琦;“新古琴双行谱”中的视觉传达设计[D];北京印刷学院;2016年

6 张映雪;基于增强现实的交互式古琴学习辅助系统[D];清华大学;2015年

7 高霁;论古琴打谱艺术中的个性色彩[D];天津音乐学院;2016年

8 程语絮;魏晋南北朝琴诗研究[D];青岛大学;2016年

9 周晓超;诸城琴派的文化生态研究[D];山东艺术学院;2016年

10 朱丽娟;古谱《张鞠田琴谱》研究[D];山东艺术学院;2016年



本文编号:7632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lelunwen/7632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f81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