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音乐艺术论文 >

《吕氏春秋》音乐美学思想初探

发布时间:2017-10-02 08:35

  本文关键词:《吕氏春秋》音乐美学思想初探


  更多相关文章: 《吕氏春秋》 音乐美学思想 先秦美学 汉代美学 中国美学史 古代美学 刘纲纪 李泽厚 “折衷” 思想史


【摘要】:正 我国先秦的音乐美学思想是相当丰富的。诸子关于“乐”的争鸣构成了我国古代美学思想史的重要篇章,而《吕氏春秋》中的乐论则可以视作这场争论的一个“折衷”、“调和”或总结。李泽厚、刘纲纪合著的《中国美学史》指出:“先秦美学以《吕氏春秋》的美学思想而告终结,成为向汉代美学过渡的桥梁。”这在音乐美学方面表现得最为明显。
【作者单位】: 江苏淮阴师专中文系
【关键词】《吕氏春秋》 音乐美学思想 先秦美学 汉代美学 中国美学史 古代美学 刘纲纪 李泽厚 “折衷” 思想史
【正文快照】: 我国先秦的音乐美学思想是相当丰富的。诸子关于“乐”的争鸣构成了我国古代美学思想史的重要篇章,而《吕氏春秋》中的乐论则可以视作这场争论的一个“折衷”、“调和”或总结。李泽厚、刘纲纪合著的《中国美学史》指出: “先秦美学以《吕氏春秋》的美学思想而告终结,成为向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天宇;试论《吕氏春秋》的自然观和认识论[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年06期

2 苏诚鉴;《吕氏春秋》与吕不韦事件[J];江淮论坛;1980年01期

3 张国光;《吕氏春秋》中关于战争的理论[J];人文杂志;1981年01期

4 方诗铭,刘修明;论《吕氏春秋》——兼论杂家的出现[J];社会科学;1981年01期

5 金春峰;论《吕氏春秋》的儒家思想倾向[J];哲学研究;1982年12期

6 何乾三;;什么是音乐美学?[J];音乐世界;1982年12期

7 谌亚选;冼星海音乐美学思想在召唤![J];中国音乐;1983年02期

8 牟钟鉴;《吕氏春秋》与《淮南子》的比较分析——兼论秦汉之际的学术思潮[J];哲学研究;1984年01期

9 陈奇猷;《吕氏春秋》评介——兼为管敏义先生《吕氏春秋译注》序[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5年04期

10 王利器;《吕氏春秋》释名[J];天府新论;1985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殿伟;;男性养生保健之我见[A];第一届全国中西医结合男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1年

2 马魁印;;谈太平道乐“鼓经”[A];二十一世纪中国道教展望——茅山中国道教文化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1年

3 杨生民;;秦王朝思想路线得失简论[A];秦都咸阳与秦文化研究——秦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4 朱宏斌;樊志民;;月令书所见中国传统管理思想之嬗变[A];秦都咸阳与秦文化研究——秦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5 霍彦儒;;春秋战国时期秦文化学术落后原因分析[A];秦都咸阳与秦文化研究——秦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6 牛芸;高忠玉;;从《吕氏春秋·察今》看秦人的变革意识和创新实践[A];秦都咸阳与秦文化研究——秦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7 ;白蚁无所不在[A];昆虫学会通讯4[C];2002年

8 张文立;;秦学术探赜[A];秦文化论丛(第十辑)[C];2003年

9 李之濂;;道学初期辉煌之旅简考(聃历元年-450)[A];中国鹿邑老子学会——海峡两岸李氏恳亲会论文集[C];2003年

10 霍有光;;《吕氏春秋》与先秦儒家思想[A];秦文化论丛(第十一辑)[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子今;白描吕不韦[N];光明日报;2001年

2 陶亚兵;中国近代室内乐(六)[N];音乐周报;2001年

3 邓四春;“音乐是上界的语言”[N];音乐周报;2001年

4 邓四春;“音乐是上界的语言”[N];音乐周报;2001年

5 苏培凤 王近;让孩子自由地思辩[N];中国教师报;2003年

6 山西省大同南洋国际学校校长 王国平;走出教育服务的误区[N];中国教师报;2003年

7 桂武;吕不韦:官商难能一体[N];中国商报;2003年

8 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 边家珍;《吕氏春秋》中的为师之道[N];中国教育报;2005年

9 孙中信 作者系中共武威市委副书记、中组部选派挂职干部;小事不可小视[N];武威日报;2005年

10 杨焕亭;历史上咸阳人创造的人文精神[N];西部法制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黄伟龙;《吕氏春秋》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

2 田延峰;秦思想研究[D];西北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翟思成;高诱音注材料测查与分析[D];河北大学;2001年

2 丁海燕;论《吕氏春秋》的史学成就[D];西北大学;2001年

3 崔晓静;高诱《吕氏春秋》语句注释测查与分析[D];河北大学;2001年

4 吴丽霞;《吕氏春秋》可持续发展思想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5 晏海珍;《吕氏春秋》“人欲”与“用人”心理思想探析[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6 王雪清;《吕氏春秋》文艺思想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7 徐志林;《吕氏春秋》高诱注研究[D];安徽大学;2003年

8 王丽芬;《吕氏春秋》高诱注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9 马文戈;《吕氏春秋》与《淮南子》孔子观之比较[D];曲阜师范大学;2006年

10 于冬梅;《吕氏春秋》的量词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95860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lelunwen/95860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a1f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