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诵对歌唱技巧的作用
本文关键词:朗诵对歌唱技巧的作用
【摘要】:声乐艺术是音乐艺术中音乐与人类自然语言结合的唯一形式,是音乐化的语言艺术。而朗诵是一种把文字作品转化为有声语言的艺术创作活动,是用人声通过读或念的形式把书面上的无声语言变为更生动、更丰富的一种创作活动。
【作者单位】: 浙江丽水学院;
【关键词】: 朗诵 歌唱 语感 乐感
【分类号】:J616
【正文快照】: 古人对于诗有诵有歌,诵可以尽人而学,歌则不可以尽人而能也;诵注重语言的节奏,歌注重语言的音韵。那么,通过尽人可学的朗诵来指导歌唱定可让声乐学习者受益匪浅。一、朗诵与歌唱的姻缘关系朗诵和歌唱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它们相互渗透,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作用。1.从语言学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葛春先;朗诵对歌唱气息的诱导[J];东方艺术;2005年14期
2 盛玉涛,盛玉鸿;歌词朗诵——让歌声插上想像的翅膀[J];山东教育(中学刊);2004年17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茵;陈茜;;轻声唱法对花腔演唱的意义[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2 程虹;;学习声乐演唱应解决的几个问题[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7期
3 李婧;李强;;浅谈歌剧《唐璜》中二重唱《让我们携手同行》中女中音的声音处理[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12期
4 施启龙;;浅谈美声唱法与当代民族唱法的融合[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5 马磊;陈茜;;浅析声乐教学中微声的寻求[J];北方音乐;2010年06期
6 王艮芳;;浅谈声乐学习者的基本素质要求[J];北方音乐;2012年01期
7 王祖明;;学习播音发声所涉及的几对矛盾关系思索[J];才智;2009年32期
8 浦彤伟;;浅谈声乐教改[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6期
9 陈茜;;谈巢湖民歌的流变与传承[J];巢湖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10 陈茜;马磊;;轻声唱法在声乐作品中的艺术表现[J];巢湖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海萍;改革开放以来女中音声乐文献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静;试论声乐教学中的听觉艺术[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韩艳;《孔空声乐练习曲》在声乐教学中的作用及意义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张荣家;“内心听觉”在声乐教学中的调控作用[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5 林浦凤;声音训练在合唱中的作用[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6 梁琳;从莫扎特的两首咏叹调分析歌唱呼吸与情感的联系[D];天津音乐学院;2010年
7 文小珍;试论声乐教学中良好歌唱心理的培养[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8 陈静静;童声歌唱训练探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9 韩丽枫;小学唱歌教学探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10 徐中楠;在声乐教学中对小教大专班声乐教学的探析[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娅;英语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培养学生口语语感[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2 廖凤珍;语感与英语学习[J];广西教育;2002年29期
3 许景端;英语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感[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S1期
4 余柏民;谈语感及其训练[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6期
5 宋宣;语感:语言的灵魂所在─—对语言本质的新思考[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5期
6 胡夏;八十年代以来语感与语感教学研究述评[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2期
7 高伟芳;重视习得 培养语感[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S1期
8 吴丽芳;浅谈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感[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4年03期
9 冼昌艳;谈英语学习中“语感”的形成及培养[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10 严光文;朗读中的逻辑语法停连和语感培养[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雪青;;普通话水平测试和语感[A];第三届全国普通话水平测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章蕴玉;;朗读·语感·语文素养[A];校园文学编辑部写作教学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彭云帆;;普通话水平测试评分差异中的语感作用[A];首届全国普通话水平测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4 李渊;;浅析英语语感的形成及实践意义[A];《新时代的脚步声》之五——现代教育新论[C];2002年
5 史中琦;张普;;基于DCC动态流通报纸语料库的流通度词表和使用度词表的对比分析[A];全国第八届计算语言学联合学术会议(JSCL-2005)论文集[C];2005年
6 吴铮;;国学教育与对外汉语教学浅论[A];吟诵经典、爱我中华——中华吟诵周论文集[C];2009年
7 杨俊波;;浅谈培养学生的语感[A];校园文学编辑部写作教学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刘秋云;;“老调”不“老”——小议“语文背诵”[A];河南省学校管理与学校心理研究会第十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刘素侠;;英语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感[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英语专辑)[C];2006年
10 叶东;;选材、授法、勤练——浅谈提高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方法[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1年年会论文集[C];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立;《我的朋友》展示袁晨野歌唱技巧[N];音乐周报;2005年
2 杨静;浅谈歌唱技巧[N];江淮时报;2006年
3 曾致;播音员主持人的语感悟性[N];中华新闻报;2004年
4 访问者:西渡 ;阅读的秘密在哪里[N];中国教育报;2002年
5 闫世萍;浅谈歌唱中的咬字艺术[N];音乐周报;2011年
6 赵望春;浅谈演唱水平的提高[N];中国文化报;2003年
7 本报记者 李静;春风化雨 笑靥如花[N];音乐生活报;2010年
8 许翰如;重在参与[N];中国文化报;2000年
9 于坚;立场 语感 细节[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4年
10 孙丽;浅谈培养语感[N];中华合作时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郭裕建;语感及其心理机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2 杨金鑫;汉语的内隐学习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白淑霞;语感的形成和发展[D];河南大学;2004年
2 张帆;课堂教学中促进语感获得的途径[D];江西师范大学;2003年
3 李斌辉;论中学生篇章语感的生成和培养[D];湖南师范大学;2001年
4 王俊娥;中学诗歌教学中文学语感的培养[D];辽宁师范大学;2004年
5 任群英;试论语感及其培养[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6 周慧;语感与中学语文教学[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7 马敏;诵读与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感的培养[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8 邓明菁;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语感教育[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9 严伟华;语文教育的新天地[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10 袁平;试论江西民歌的演唱风格[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10228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yuetheory/10228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