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音乐技术论文 >

壮泰民族传统音乐的渊源与共性

发布时间:2017-10-15 01:20

  本文关键词:壮泰民族传统音乐的渊源与共性


  更多相关文章: 壮族 泰族 传统音乐 渊源 共性


【摘要】:主要分布在我国广西的壮族与泰国主体民族泰族同属壮侗语系族群,起源于共同祖先,彼此之间有着深厚的民族、历史和文化渊源。壮、泰民族传统音乐在很多方面也表现出内在的联系和共性,存在许多可供比较的同型性因素。文章主要从壮族和泰族民间歌曲的习俗与形态、民族乐器的主要材质、音乐与宗教的关系,以及音乐的传承方式四个侧面来考察壮、泰民族传统音乐之间的联系与共性。
【作者单位】: 广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关键词】壮族 泰族 传统音乐 渊源 共性
【基金】:广西教育厅科研项目《广西和东南亚壮侗语系族群民族音乐共性比较及音乐交流研究》(桂教科研[2009]25号)研究成果
【分类号】:J607
【正文快照】: 我国壮、布依、傣、侗、水、松佬、毛南、黎8个少数民族与东南亚的泰国、越南、老挝、缅甸等国家的一二十个民族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同属壮侗语系族群,或称壮泰系列民族,都起源于我国南方,,可谓是同根生的民族。其中,主要分布在我国广西的壮族与泰国的主体民族泰族更是渊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饶文心;东南亚锣乐器源流探[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1997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超慧;中日音乐文化交流的历史渊源[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3年02期

2 周新华;多元文化中的世界音乐[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3 张君仁;当代民族音乐学与中国的状态及趋势[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4 李汉杰;中缅传统音乐之比较研究[J];民族艺术研究;1992年06期

5 李闽;在民族音乐教育中如何认识多元文化格局中的民族音乐[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年03期

6 姜华敏;;试析多元文化视角下的基础音乐教育[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年04期

7 于新洁;;浅谈我国隋唐时期雅乐及燕乐对日本、朝鲜音乐文化的影响[J];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8 郑怀左;;我国民乐创作的多元格局与国际化趋势[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6期

9 黄志丽;一曲现代女性主义的叹与颂(上)——沟上日出夫五首艺术歌曲分析[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10 王耀华;中国音乐的跨文化比较研究[J];中国音乐学;1993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丽莉;;色彩斑斓的民族音乐教育——印度音乐教育一瞥[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觉嘎;西藏传统音乐的结构形态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5年

2 娄文利;中国现代室内歌剧《命若琴弦》、《夜宴》音乐特色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06年

3 张磊;论支声及其在西方现代音乐中的应用[D];上海音乐学院;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东晓;当代阮乐艺术普及教育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2 郭小刚;我国汉族民间音乐现状的三种模式及其社会心理背景分析[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3 陈怡;木卡姆学的历史与现状[D];新疆师范大学;2004年

4 周·特古斯;论清代宫廷音乐中的《蒙古乐曲》[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5年

5 陈婷婷;论延边地区朝鲜族音乐对汉族歌曲创作的影响[D];延边大学;2005年

6 王明霞;《霓裳羽衣》艺术特征及多元化分析[D];河北大学;2006年

7 于晓晶;泰国传统音乐文化的教学[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8 吕瑶;西班牙钢琴音乐的民族特性[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9 龚岳萍;倾听阳光的脚步声[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10 李果;《序曲第二号“流水”》与《水的摇影》的比较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苏玉清;在越南操岱泰语各族的音乐[J];艺术探索;1997年S1期

2 邓如金;;“比列”的源流形制和特点[J];乐器;1986年06期

3 苏玉清 ,范宏贵;越南操岱泰语各族的音乐[J];民族艺术;1996年01期

4 张小梅;;壮族民间舞的保护与传承——以广西艺术学院壮族民间舞传承的探索为案例研究[J];中国音乐;2010年03期

5 罗红流;;广西武鸣壮族师公舞的生态研究[J];艺海;2011年06期

6 ;铜鼓和铜鼓之乡(上)[J];乐器;2001年02期

7 黄克东;试论壮“欢”的美学价值[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年03期

8 方士杰;;试谈发展壮族末伦的必要性及方略[J];民族艺术;1993年03期

9 唐勤琴;;跳动的红水河:浅谈壮族蚂拐舞表演风格及训练价值[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10 农敏;;壮歌与歌圩[J];当代广西;2008年14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佟理;天边的舞剧[N];中国文化报;2005年

2 李勇锋;武鸣县举办大赛挖掘原生态歌舞[N];南宁日报;2007年

3 记者 尹华平;《妈勒访天边》获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奖[N];广西日报;2005年

4 本报记者 陈湘萍;马山三声部民歌——传递给世界的靓丽名片[N];南宁日报;2007年

5 本版编辑 本报记者 苏贤庆 佚名;武鸣师公舞,古老民间文化舞出青春活力[N];南宁日报;2008年

6 本报记者 甘毅 贝为超;一个歌唱的民族永远年轻[N];广西日报;2004年

7 李根杰;打造壮乡民歌品牌[N];南宁日报;2007年

8 本报记者 蒋林;壮族歌圩如何留住青年一代[N];广西日报;2008年

9 马盛德 李端;红水河畔的“蛙”神之舞[N];中国民族报;2004年

10 记者 张增忠;广西山歌后继乏人[N];新华每日电讯;200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蒋剑;壮族嘹歌歌圩文化及其审美内涵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2 吴晓山;壮族民歌的当下境遇[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3 沈赛玲;壮族山歌文化与青少年价值观教育策略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4 李璐;从歌咏场所的现代变迁探寻壮族传统歌咏文化的延续动力[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5 覃也倬;钢琴作品中的广西壮族特性表现研究[D];中国音乐学院;2011年



本文编号:103426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yuetheory/103426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690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