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音乐技术论文 >

文化遗民的区隔符号——对新文化运动中古琴艺术的社会学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19 10:22

  本文关键词:文化遗民的区隔符号——对新文化运动中古琴艺术的社会学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新文化运动 古琴 文化遗民 品味


【摘要】:以国粹式微的新文化运动为背景,以此历史期间的古琴民间团体实践为个案,以社会学的细读方法对琴社的历史文献进行分析,试图论证:古琴是传统社会中"士"阶层的文化遗民——"士绅"阶层的文化身份符号。民国时期的古琴实践者通过古琴艺术以及与其相关的品味坚持,形成特定的群体符号边界,这种文化符号对一个阶层在社会等级结构中的定位具有重要的标志作用,正是对身份符号的"文化自觉",古琴艺术才得以在新文化情境中得到整体性存留。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文化艺术教育中心;
【关键词】新文化运动 古琴 文化遗民 品味
【分类号】:J632.31
【正文快照】: 本文拟从时代背景、民间艺术社团实践、团体构成以及日常活动等推论出,古琴艺术是传统社会中“士”阶层的文化遗民——“士绅”阶层的文化身份符号之一。民国时期的古琴实践者通过古琴艺术以及与其相关的品味坚持,形成特定的群体符号边界,这种文化符号对一个阶层在社会等级结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苗建华;琴与士同在——对古琴命运的历史考察[J];音乐研究;2003年02期

2 成公亮;打谱是什么?[J];音乐研究;1996年01期

3 周宪;当前文化趣味的社会学分析[J];文艺理论研究;1995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祥林;;禹羌文化·族群意识·遗产资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2期

2 户晓辉;;中国传统节日与现代性的时间观[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3 洪九来;;在场与追忆——《东方杂志》建构“辛亥革命”话语的历程[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4 刘超;危机与认同:中国民族溯源研究——以清末民国时期中学本国史教科书为中心[J];安徽史学;2005年04期

5 史春风;;近80年关于中国本位文化问题论战研究状况综述[J];安徽史学;2010年05期

6 刘伟;张佩佩;;南京国民政府国庆纪念中的辛亥记忆[J];安徽史学;2011年03期

7 华智亚;;族谱、民俗生活与村民的记忆——对安徽T村的考察[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8 曾纳;;囚禁的枷锁还是放飞的自由——论托妮·莫里森《天堂》中的记忆问题[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6期

9 叶展;;从集体记忆的角度解读《六月庆典》中的父子关系[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9期

10 陈君;;审美人类学视野下的文化展演——以浙东楚门铁梗游行为个案[J];安康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海勇;;新时期民族地区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问题研究[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贵州发展——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理论研究[C];2011年

2 周珂;吴斐琼;;现代虚拟港与集体记忆强化:遗产保护规划的另类尝试[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曹菁;;从媒体事件看美国新闻自由[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三辑)[C];2008年

4 孙信茹;朱凌飞;;都市中的“媒介仪式”——文化人类学视野中的媒介传播研究[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4年

5 殷晓蓉;;“媒介帝国主义”和“数字鸿沟”——概念内涵及其时代意义的分析比较[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4年

6 秦志希;刘建明;;论欧洲电视跨文化传播的历史进程及文化效应[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7 刘敏;;村落仪式的传承与嬗变——可邑村阿细跳月的传播现象分析[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8 谭晓霞;;现代背景下的八宝镇巫术现状浅析[A];全球化背景下的云南文化多样性[C];2010年

9 张桃洲;;存在的几副面孔——从《入梅丛书》看1990年代以来中国诗歌的语言与现实[A];新诗研究的问题与方法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韩瑞霞;;互联网对拉斯维尔5W模式的冲击[A];中国传媒大学第一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刘秋芝;口头表演与文化阐释[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3 宋五好;道德教育中人伦价值的重构[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董传岭;建国60年华北农村社会生活变迁[D];南开大学;2010年

5 艾娟;知青集体记忆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赵方杜;身体规训:中国现代性进程中的国家权力与身体[D];南开大学;2010年

7 马京;云南兴蒙蒙古族婚姻家庭的变迁[D];云南大学;2010年

8 王成;晚清诗学的演变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刘荣臻;国民政府时期的北京社会救助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10 陶宇;单位制变迁背景下的集体记忆与身份建构[D];吉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姝媛;再犯罪人员特殊公共服务供给主体的责任分析[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崔国军;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路径探研[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朱静萍;论老舍和赵树理小说创作中的二元对立思维[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4 姜慧文;商品型住宅小区的社区认同调查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5 于阿丽;科学发展观视阈下的我国自然资源状况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0年

6 许晓斌;工业遗产与地方社会变迁[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7 王鹏;太湖新城南泉古镇竞合模式下的再生策略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8 檀朝亮;建国初期(1949-1956年)农民国家观念建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朱沛升;“文革”——沉重的集体记忆[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10 丁們;电视媒体在危机事件中的报道策略及功能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妍琳;;国乐经典 琴韵雅集——江苏古琴艺术四大流派代表性传承人进校园活动纪实[J];剧影月报;2009年03期

2 乐之;;雅集琴川和鸣盛世——记“第二届中国古琴艺术节”[J];中华文化画报;2009年07期

3 ;我国著名川派古琴艺术家顾梅羹教授不幸逝世[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1990年04期

4 古埙;;古琴艺术杂谈[J];文化月刊;1996年06期

5 赵娴;;琴士今安在——古琴艺术的传承与展望[J];音乐研究;2006年04期

6 姜玉芳;胡明;曹娟;;“和鸣”的开始——“古琴艺术进大学”活动侧记[J];中华文化画报;2006年06期

7 彭毅;古琴艺术——人类口述与非物质遗产代表作[J];档案与建设;2004年06期

8 肖雪花;接陈启新:一种文化精神的传续[J];中国图书评论;2005年07期

9 ;首届中国古琴艺术节将在江苏省常熟举办[J];艺术评论;2007年05期

10 李卫;姜鲁沂;;奏七弦雅韵 和百家琴声——记“首届中国古琴艺术节”[J];中华文化画报;2007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蒲星;;当代油画 繁荣假象后的末落[A];2006年当代艺术与批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吴钊;;中国古琴艺术传统的传承、保护与创新[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全球化背景下艺术的传统与创新”艺术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4年

3 刘静;;与时俱进的文物定级工作——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文物定级工作有感[A];继承 发展 保护 管理——北京博物馆学会保管专业十年学术研讨纪念集[C];2010年

4 谢东笑;;习弹古琴——现代都市人的修身养性之道[A];中国音乐治疗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吴凤鸣;;丁文江在新文化运动中是科学派的主将——为纪念他诞辰120周年而作[A];“中国区域地质调查历史的回顾暨纪念丁文江先生诞辰12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6 刘则先;;刘少奇、陈毅与苏北抗日根据地新文化运动[A];铁流6:新四军文化工作专辑——新四军文化工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7 郑万鹏;;新文化运动与中国传统文化[A];儒学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化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7年

8 朱成甲;;郭沫若与“五四”新文化运动[A];郭沫若百年诞辰纪念文集[C];1992年

9 陈国清;;五四运动与新文化运动的转折[A];中国现代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于维栋;;文化与现代化[A];文化现代化的战略思考——第七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关于古琴艺术的两个故事[N];浙江日报;2003年

2 本报记者 杨小玲;涤玉阁里的艺术人生[N];陕西日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董宏君;静穆悠远 微言大义[N];人民日报;2011年

4 记者 任晶晶;首届中国古琴艺术节将于常熟举行[N];文艺报;2007年

5 柯克;古琴不需要抢救式保护[N];西部时报;2006年

6 尹少鹏;建议发行《中国古琴》邮票[N];中国集邮报;2010年

7 沈向阳 许卫;金沙福地七弦声[N];常州日报;2011年

8 本报记者 书影;让古琴艺术走进百姓[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9 单三娅;我国规模最大古琴艺术节将在常熟举办[N];光明日报;2007年

10 杨骏;中国古琴艺术入选世界文化遗产[N];人民日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松兰;穿越时空的古琴艺术[D];上海音乐学院;2011年

2 张斌;宋代的古琴文化与文学[D];复旦大学;2006年

3 王雪明;制衡·融合·阻抗[D];复旦大学;2008年

4 胡斌;现代认同与文化表征中的古琴[D];上海音乐学院;2009年

5 王姿妮;浙地琴乐背景与“西湖琴社”[D];南京艺术学院;2008年

6 李小戈;广陵琴派的文化生态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8年

7 毕昆鹏;阿拉伯文化复兴的旗手[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8 王代莉;五四前后文化调和论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9年

9 彭春凌;儒教转型与文化新命[D];北京大学;2011年

10 卢毅;“整理国故运动”与中国现代学术转型[D];北京师范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瑜;梁启超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的角色考辨[D];河北大学;2006年

2 黄志斌;论林纾对“五四”新文化运动的贡献[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3 郝涛;研究系与五四运动[D];吉林大学;2007年

4 周丽飞;早期儒家思想价值的重新发现[D];外交学院;2006年

5 陈小奖;文化批判与文化重构[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6 刘浪;新国文·新文学·新国民[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冯占元;新文化运动启蒙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D];齐齐哈尔大学;2012年

8 陈珩;论“和”在古琴艺术中的审美体现[D];河南大学;2010年

9 许珩哲;古琴艺术与当代受众的对接研究与思考[D];中国音乐学院;2011年

10 夏莹;论新文化运动对民国服饰嬗变的影响[D];苏州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06055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yuetheory/106055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28d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