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与多元视角下的中国乐器文化——论项阳在中国乐器文化研究中的多重视角
本文关键词:功能与多元视角下的中国乐器文化——论项阳在中国乐器文化研究中的多重视角
更多相关文章: 文化研究 中国乐器 中国弓弦乐器 中国民族乐器 多重视角 研究成果 发展演变 乐器史 文化身份 双向考察
【摘要】:正上世纪80年代,项阳先生分别以《我国各类民族乐器的起源概说》①、《化石乐器"挫琴"的启示》②等论文开始了在中国民族乐器文化领域的研究。时隔十一年,项先生又集结多年研究成果,完成学术专著《中国弓弦乐器史》③(以下简称《乐器史》),再次令学界瞩目。在这些著述当中,项先生先
【作者单位】: 西南大学音乐学院;中央音乐学院;
【关键词】: 文化研究 中国乐器 中国弓弦乐器 中国民族乐器 多重视角 研究成果 发展演变 乐器史 文化身份 双向考察
【分类号】:J632
【正文快照】: 上世纪80年代,项阳先生分别以《我国各类民族乐器的起源概说》①、《化石乐器“挫琴”的启示》②等论文开始了在中国民族乐器文化领域的研究。时隔十一年,项先生又集结多年研究成果,完成学术专著《中国弓弦乐器史》③(以下简称《乐器史》),再次令学界瞩目。在这些著述当中,项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项阳;五弦筑定弦刍议[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1994年03期
2 项阳,,宋少华,杨应渃;五弦筝初研──西汉长沙王后墓出土乐器研究[J];音乐研究;1994年03期
3 项阳,宋少华;五弦筑的码子、弓子及其它相关问题[J];音乐研究;1996年04期
4 项阳;化石乐器“挫琴”的启示[J];音乐艺术;1988年04期
5 项阳;;胡琴类弓弦乐器说[J];音乐艺术;1992年01期
6 项阳;;轧筝考[J];音乐学习与研究;1990年02期
7 项阳;乐户与鼓吹乐[J];文艺研究;2001年05期
8 项阳;;弓弦乐器在中国乐器史上的地位[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1992年01期
9 项阳;;我国各类民族乐器的起源概说[J];乐器;1986年04期
10 项阳;胡琴类弓弦乐器的再辨析[J];乐器;1994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建;;近20年以来的中国弓弦乐器研究[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05期
2 黄永勤;;浅论二胡与二胡艺术的民族性特征[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9年12期
3 刘朝;董琳;;晋胡发展的历史与现状略述[J];沧桑;2007年04期
4 陈奕君;;关于民间歌曲保护与传承的思考[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0年11期
5 陈萍;;“新筝”之“新”:古筝改革的成功探索[J];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24期
6 蔡际洲;许璐;;中国传统音乐研究30年——关于学术规范的审视与学术创新的反思[J];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7 史其威;;中国古代晋西北鼓吹乐考论[J];名作欣赏;2012年26期
8 张川;;说“瑟”[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12期
9 陈欣;;我国音乐图象研究的肇始及音乐图象学形成与发展中的几个问题[J];齐鲁艺苑;2011年05期
10 李向峰;;从学科分界到交叉融合——评方建军《商周乐器文化结构与社会功能研究》[J];人民音乐;2011年1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晓娟;中国弦乐史研究六十年(1949-2009)[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松兰;穿越时空的古琴艺术[D];上海音乐学院;2011年
3 王英睿;二十世纪的中国筝乐艺术[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4 王学锋;贾村赛社及其戏剧活动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5 康瑞军;宋代宫廷音乐制度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7年
6 刘洋;唐代宫廷乐器组合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8年
7 邵晓洁;楚钟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8年
8 张咏春;中国礼乐户研究的几个问题[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8年
9 曹贞华;西周至唐宫廷雅乐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9年
10 徐海准;《乐学轨范》唐部乐器之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卓娜;草原“圣”会——呼伦贝尔地区甘珠尔庙宗教音乐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霞;上党八音会的民俗文化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3 李国平;唐时期筝的历史地理探索[D];暨南大学;2011年
4 王华;《诗经》乐器“八音”类述[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5 金慧;筒状无指板胡琴类拉弦乐器的历史考察研究[D];中国音乐学院;2011年
6 刘艺;新疆维吾尔族改良艾捷克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0年
7 于秋璇;从《秦桑曲》窥探周延甲先生在秦筝发展道路中的创作思想[D];中央音乐学院;2011年
8 周方圆;南阳民间鼓吹乐班的民俗学解析[D];西北民族大学;2011年
9 贺学聪;二胡沿革的多元性探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10 吴丹;传承中的20世纪中日筝乐艺术[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军;秦筝源流新证[J];交响.西安音院学报;1986年01期
2 魏军;秦筝源流再证[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1990年01期
3 竺可桢;;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J];考古学报;1972年01期
4 王迪 ,顾国宝;漫谈五弦琴和十弦琴[J];音乐研究;1981年01期
5 柳羽;考筑[J];音乐研究;1987年01期
6 项阳;化石乐器“挫琴”的启示[J];音乐艺术;1988年04期
7 项阳;;胡琴类弓弦乐器说[J];音乐艺术;1992年01期
8 牟永抗;;绍兴306号越墓刍议[J];文物;1984年01期
9 黄翔鹏;逝者如斯夫……——古曲钩沉和曲调考证问楲[J];文艺研究;1989年04期
10 杨秀昭 ,何洪 ,卢克刚;古老的民族民间乐器——竹筒琴[J];中国音乐;1984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越;;历史分析、文化研究与哲学重建[J];探索与争鸣;1988年06期
2 尼古拉斯·加恩海姆 ,贺玉高,陶东风;政治经济学与文化研究[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3 李德超;从研究范式看文化研究对当代翻译研究的影响[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4 和磊;文化研究语境中文学经典的建构与重构[J];文艺研究;2005年09期
5 胡海;;文学研究与文化研究:对话还是对立[J];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2005年04期
6 张昭军;;“文化研究”理论与中国文化史研究[J];理论学刊;2006年01期
7 廖炳惠;陈清侨;王晓明;;文化研究与新的文化现实[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8 鲍栋;;打火机:闪烁其辞的文化研究[J];当代艺术与投资;2007年05期
9 王杰;胡波;;香山文化显芳华——香山文化学术研讨会综述[J];学术研究;2007年10期
10 胡绍华;;湖北省三峡文化研究会第一届理事会工作报告[J];三峡文化研究;2007年0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世雄;;前言[A];三生万物——老子思想论文集[C];2003年
2 ;前言[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五辑)[C];2010年
3 陈平;;船政文化研究的启迪[A];船政文化研究[C];2003年
4 王纪人;;对“都市文化原理”编写的几点建议[A];“都市文化学科建设论坛暨都市文化原理编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曾军;;都市文化研究:范式及其问题[A];“双三角论坛:国际大都市群理论与中国当代城市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卫逢祺;;文化研究工作是一种严肃认真的事情[A];三晋文化研究会十年文存[C];1999年
7 ;《语言与文化研究》征稿启事[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七辑)[C];2010年
8 ;《语言与文化研究》征稿启事[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五辑)[C];2010年
9 周立方;;松山Z阶嫖幕芯縸币猍A];两岸学者论妈祖(第二集)[C];1998年
10 王晓明;;今日中国的文化研究[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通讯员 杨登超;福建院海峡文化研究取得成绩[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2 记者 陈德胜邋见习记者 朱丽;三苏文化研究突出学术性和实践性[N];眉山日报;2007年
3 张飞龙邋李东芳;文化研究学科意欲何为[N];中国教育报;2008年
4 记者 林娟;海峡文化研究会理事大会举行[N];福建日报;2008年
5 曹先锋;郓城水浒文化研究向纵深发展[N];菏泽日报;2009年
6 汪民安;文化研究与学术机器[N];中华读书报;2001年
7 本报记者 戴路;加强我国海洋文化研究[N];中国海洋报;2007年
8 见习记者 张黎;《彝族法律文化研究》出版发行[N];楚雄日报(汉);2006年
9 庞朝骥 高爱国;发掘传统法文化的优秀精神[N];光明日报;2007年
10 李耕书;市汉文化研究协会成立[N];汉中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严梦春;河州回族脚户文化[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2 韩瑞霞;美国传播研究与文化研究的分野与融合[D];上海大学;2010年
3 高慧;追寻现代性:李欧梵文学与文化理论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9年
4 祝远德;他者之维[D];四川大学;2005年
5 陈弘;论帕特里克·怀特小说中的性[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卡丽娜;驯鹿鄂温克人文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7 陶诚;“广东音乐”文化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8 孙刚;《故事新编》文化研究[D];苏州大学;2002年
9 杜传坤;荆棘路上的光荣[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和磊;葛兰西的领导权与文化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潘子健;先唐禅让文化与文学[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2 余鑫;文化研究视角观照下的R.施特劳斯音乐[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3 周爱群;人教版新编高中语文教材的文化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4 谢龙新;文化批评的三种模式[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5 庄绪成;差异与融合[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6 明明;论“两个转向”对翻译与文化研究的价值和影响[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7 于静;伤痛与弥合:从文化角度解读《紫颜色》中黑人女性的成长[D];鲁东大学;2007年
8 薛稷;雷蒙德·威廉斯文化唯物主义思想探析[D];山西大学;2007年
9 李n
本文编号:10900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yuetheory/10900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