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彪西歌剧《佩里亚斯与梅丽桑德》的象征内涵
发布时间:2017-11-07 05:24
本文关键词:德彪西歌剧《佩里亚斯与梅丽桑德》的象征内涵
更多相关文章: 德彪西 《佩里亚斯与梅丽桑德》 歌剧 印象主义 象征主义 象征内涵
【摘要】: 克劳德·德彪西(Claude Debussy,1862-1918)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法国印象主义音乐的代表人,他所代表的印象主义音乐是在印象主义绘画和象征主义文学的双重影响下发展而成的。“印象主义”是德彪西风格的一个重要方面,多体现在器乐创作中;而“象征主义”则是他创作基本准则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佩里亚斯与梅丽桑德》是印象主义音乐与象征主义文学结合的典范,剧情取自比利时象征主义作家梅特林克(Maeterlinck,1862-1949)的同名悲剧。此剧的故事情节不连贯,只是一连串象征性情景的延续;音乐总的情调含蓄、静穆,表现手法简洁、细腻,沉默是剧中常用的表情因素;演唱部分是高度语言化的,没有咏叹调,全部用近似朗诵的音调写成。“象征主义”文学主张朦胧,强调含蓄,用象征、隐喻、联想、暗示以及语言音响效果去创造深远的诗境。德彪西歌剧《佩里亚斯与梅丽桑德》在创作手法上深刻体现了象征主义的美学原则。德彪西在音乐语言与技法革新等方面给后人以很大启迪,他的音乐成为连接19世纪和20世纪最重要的桥梁之一。 全文共分为四章: 第一章:德彪西与印象主义音乐。主要介绍了德彪西音乐风格形成的背景;印象主义音乐的来源及印象主义绘画的特征;象征主义在音乐中的表现以及印象主义和象征主义之间的关系。 第二章:歌剧《佩里亚斯与梅丽桑德》的历史学分析。介绍了梅特林克与文学戏剧《佩里亚斯与梅丽桑德》;分析了德彪西创作该歌剧的背景、德彪西看重这部戏的缘由、剧情简介以及作品的艺术特色。 第三章:歌剧《佩里亚斯与梅丽桑德》的音乐技术分析。从作曲技术的角度分析作品体现的象征主义内涵,作品使用了散文化的松弛结构、象征性的主导动机和象征性场景的技术分析等手法,深入挖掘了作品内在结构中体现地象征主义美学原则。 第四章:歌剧《佩里亚斯与梅丽桑德》的象征主义美学内涵。阐述了印象主义音乐的美学基础、《佩》剧体现的象征主义美学内涵、《佩》剧对20世纪西方歌剧发展的影响。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音乐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J609.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亚平;;调性的深层结构——德彪西双调性构思浅析[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1987年02期
2 田园;德彪西的音乐与中国绘画[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1997年02期
3 李行远;法兰西文化背景下的印象派[J];美术学报;2005年03期
4 陈国权;论印象结构——德彪西的曲式思维及其结构形态[J];音乐研究;1990年01期
5 邬以炜;;“法兰西的克洛德”——德彪西其人其乐[J];音乐艺术;1986年01期
6 余丹红;歌剧《佩里亚斯与梅丽桑德》的音乐结构[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1998年01期
7 刘霖;德彪西管弦乐作品中的光和色[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87年01期
8 刘经树;炽情的渲泄与静穆的象征(下)——瓦格纳乐剧《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和德彪西歌剧《佩里阿斯与梅丽桑德》的比较研究[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87年02期
9 王宁;德彪西管弦乐曲的配器技术分析(下)[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88年02期
10 邢维凯;音乐审美经验的感性论原理(上)[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3年01期
,本文编号:11510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yuetheory/11510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