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音乐技术论文 >

构建中国人的传统音乐话语体系——“中国传统音乐学丛书”编撰的探索

发布时间:2017-11-18 20:24

  本文关键词:构建中国人的传统音乐话语体系——“中国传统音乐学丛书”编撰的探索


  更多相关文章: 中国传统音乐研究 话语体系 中国传统音乐理论 优秀成果 思维方式 中国古代 音乐学术 分支学科 音乐文献 丛书


【摘要】:正中国传统音乐学是以"中国的""传统音乐"为研究对象,用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在继承传统音乐研究的优秀成果的基础上,借鉴民族音乐学"不仅研究音乐自身的特点、而且研究产生该音乐特点的文化缘由"的研究方法,对中国传统音乐及其分支学科进行研究的一门学问。
【作者单位】: 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分类号】:J60-5
【正文快照】: 中国传统音乐学是以“中国的“”传统音乐”为研究对象,用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在继承传统音乐研究的优秀成果的基础上,借鉴民族音乐学“不仅研究音乐自身的特点、而且研究产生该音乐特点的文化缘由”的研究方法,对中国传统音乐及其分支学科进行研究的一门学问。自上个世纪80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沈洽;音腔论[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82年04期

2 王耀华;;中国传统音乐学的“是什么”、“为什么”和“如何为”[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蔚;;中世纪教会调式与中国传统调式之比较[J];大众文艺;2010年17期

2 习英;从中国音乐体系看中国古典舞特征[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3 徐富平;;基于音乐人类学观念的东西方音乐比较研究[J];黄河之声;2008年11期

4 沈雷强;;昆曲音乐中的传统曲笛演奏[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5 马韵斐;;论淮剧陈派唱腔的创新[J];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6 施咏;21世纪音乐教育对乐理教学的新要求[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7 杨沐;中国音乐形态理论建设与汉族中心论问题[J];音乐研究;2000年01期

8 管建华;语言学转向与重识国乐[J];音乐研究;2000年04期

9 薛锋堂;;陕北民歌中语言与节拍的特点[J];南昌高专学报;2011年01期

10 成公亮;;琴曲《明君》《沉思的旋律》题解[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09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王小龙;扬州清曲音乐稳态特征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5年

2 蒯卫华;昆曲商调曲牌曲腔关系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8年

3 薛雷;梨园拉魂第一腔[D];南京艺术学院;2008年

4 陈欣;几种常见民族乐器演奏音高测定及相关律学等问题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9年

5 仲立斌;京剧梅派唱腔艺术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6 赵云;文化视域中的中国当代钢琴教育[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钱建明;物语新声 丝竹相和[D];南京艺术学院;2010年

8 张丽;闵惠芬二度创作初探[D];南京艺术学院;2010年

9 陈习;中国小提琴音乐创作史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晓俊;近现代中国竹笛改革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3年

2 王莉;论赵元任声乐作品的民族性与演唱表达[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3 巩凤涛;乐籍制度下传播与小调的“同宗”现象[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4 贾剑蕾;琵琶音乐及文化内涵[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5 杨艳;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筝乐的传承、创新及其表现特点[D];南京艺术学院;2007年

6 张丹;陕西华阴双泉村张氏家族老腔音乐的考察研究[D];西安音乐学院;2008年

7 谭文琳;1950年代以来的“筝改良”现象研究[D];武汉音乐学院;2008年

8 戴维娜;琵琶曲《朝元歌》分析[D];南京艺术学院;2008年

9 于亮;琵琶“声”况、“情”况与“意”况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8年

10 张丹;合阳线偶戏音乐技术现象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萧梅;;中国传统音乐研究30年 声音生态学[J];音乐研究;2011年04期

2 袁环;;三十而立,再创辉煌——“中国传统音乐学会第十六届年会”综述[J];中国音乐;2011年02期

3 杨锦麟;;“环球”同此凉热[J];南方人物周刊;2011年22期

4 傅学波;;从文化母语的重构反思社会与家庭的音乐教育[J];艺海;2011年07期

5 曲夏瑾;金敏芳;;翻译“策略”再思考——从后殖民视角看中国话语体系边缘化与翻译策略的关系[J];现代交际;2011年06期

6 ;“红色电影”的传承与重构[J];当代电影;2011年07期

7 龙壹;王耀华;;中国传统音乐的结构特点与哲学根基——音乐学者访谈之二[J];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11年02期

8 郭海霞;;情系传统 笔耕不辍——董维松音乐学术思想探微[J];中国音乐;2011年02期

9 李辉;;超越西方话语——读《中国大趋势》[J];杭州(我们);2011年05期

10 郭长刚;张凤梅;;当代宗教研究中的话语权问题[J];中国宗教;2011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锡喜;;马克思话语体系的构建及其当代解读和启示[A];马克思主义 中国探索与当代价值: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9年

2 侯洪澜;;确认中医话语体系的意义[A];全国第十八次医古文研究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陈锡喜;;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与意识形态的话语重构[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7年

4 高峰;;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中的公民教育[A];公民意识研究[C];2008年

5 李桂荣;;中国教育经济学话语发展二十年回顾[A];2004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二)[C];2004年

6 王璐璐;;“路径依赖”话语下涉诉信访的变革逻辑[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7 杨金海;;中国现代文化建设的若干问题[A];儒学与二十一世纪文化建设:首善文化的价值阐释与世界传播[C];2007年

8 侯惠勤;;事关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全局的历史动力问题讨论[A];“科学发展观与历史唯物主义”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万丽萍;;关于中国政治话语传播的几点思考[A];中国传媒大学第五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10 侯惠勤;;事关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全局的历史动力问题讨论[A];“科学发展观与历史唯物主义”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新华日报报业集团总编辑 周跃敏;创新党报宣传要改变话语体系[N];黑龙江日报;2010年

2 求是杂志社社长 李宝善 中央国家机关工委常务副书记 杨衍银 山西省副省长 张建欣 教育部副部长 鲁昕 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 李东东 国防大学政治部主任 张文忠 中国华能集团公司党组书记 黄永达 北京师范大学校长 钟秉林 中国科技大学党委书记 许武;改进文风座谈会发言摘要[N];学习时报;2010年

3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教授 长江学者 张康之;张康之:超越工业社会的话语体系[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4 上海师范大学法律系 石文龙;法律界需要整合四种话体系的高手[N];社会科学报;2007年

5 李伍峰;创新宣传传播工作话语体系[N];深圳特区报;2005年

6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领导学研究所教授 许安邦;要用亲民的话语体系[N];中国县域经济报;2007年

7 石文龙;法律界需要什么样的“知识英雄”[N];法制日报;2007年

8 汪生科;迎接一个伟大的理想[N];21世纪经济报道;2007年

9 华东师范大学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主任 陈锡喜;有必要重构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N];社会科学报;2008年

10 深圳商报记者 刘伟;中国网游应该改变玩法[N];深圳商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顺;初盛唐的儒学与文学[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2 马西超;红色版图上的想象之旅[D];浙江大学;2007年

3 朱朝辉;中国现代文论话语建构中的胡风文艺思想[D];山东大学;2008年

4 彭发胜;翻译与中国现代学术话语体系的形成[D];北京大学;2008年

5 林仕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构的历史与逻辑[D];南京大学;2012年

6 金东朝;中国云南大理白族传统宗教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3年

7 鲜益;彝族口传史诗的语言学诗学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8 付静;古罗马妇女美德:男性意识形态和妇女的应对(约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2世纪)[D];复旦大学;2009年

9 赵新林;Image与“象”——中西诗学象论探源[D];四川大学;2005年

10 傅绍良;唐代谏官与文学[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毫林;元杂剧“意境”心解[D];武汉大学;2004年

2 章瑜;还原失声话语[D];浙江大学;2006年

3 李丽;后现代高校课程—挑战西方文化霸权[D];苏州大学;2007年

4 马晓璐;住房消费与中产阶级身份建构[D];西北大学;2008年

5 叶凌雯;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北京书写[D];厦门大学;2008年

6 罗小凤;超真实的后现代性话语[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7 牛卫红;失落的女性世界[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8 曹明;古典山水画空间理论研究述评及建构[D];安徽大学;2007年

9 刘玉芝;中学语文个性写作教学初探[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10 吴智勇;对中学生写作“失语”现象的思考[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20106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yuetheory/120106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b09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