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音乐技术论文 >

美声唱法通俗化及其学习方法

发布时间:2017-11-18 17:09

  本文关键词:美声唱法通俗化及其学习方法


  更多相关文章: 美声唱法 通俗化 学习方法 通俗唱法 跨界 发声体 世纪初 艺术家 美学品格 歌唱技术


【摘要】:正"美声唱法"发源于意大利,20世纪初传入我国,它科学的发声体系得到国人的认同,但它高难度的歌唱技术却将众多声乐爱好者拒之门外。"通俗唱法"发轫于欧美,在我国博兴时间不长,但它易于大众接纳的美学品格却赚足了人气。于是,不少艺术家纷纷探寻两种唱法的共性和个性,并尝试将二者的优势集于一身的跨界演唱,可喜的是,他们不
【作者单位】: 湖南理工学院音乐学院;
【基金】:2011年湖南省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阶段性成果,项目名称:传统“美声唱法”加以通俗化应用的研究、项目编号:XSKYLX201183
【分类号】:J616
【正文快照】: “美声唱法”发源于意大利,20世纪初传入我国,它科学的发声体系得到国人的认同,但它高难度的歌唱技术却将众多声乐爱好者拒之门外。“通俗唱法”发轫于欧美,在我国博兴时间不长,但它易于大众接纳的美学品格却赚足了人气。于是,不少艺术家纷纷探寻两种唱法的共性和个性,并尝试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田旭;古典音乐与美声唱法在音乐剧中产生变化的原因[J];中国科技信息;2005年17期

2 张艳红;;谈音乐教学中学生歌唱气质的培养[J];艺术教育;2006年09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吴静;中国民族唱法音色的声学阐释[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慧;试论艺术歌曲的钢琴伴奏与教学[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2 蔡远鸿;高师声乐教学透视[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3 郑奕;浅析早期意大利歌曲在声乐演唱(美声)与教学中的价值[D];南京艺术学院;2006年

4 刘瑛;试论民通唱法[D];武汉音乐学院;2007年

5 朱梅梅;声乐艺术教学中“柔软歌唱”的探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6 尚明利;郭颂歌唱艺术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7年

7 慕丹;俄汉歌词“音韵美”对比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6年

8 线颖莹;高师声乐教学中主体间性问题探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9 金英淑;新时期高师声乐教学的现状分析与基本设想[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10 姜楠;论舒伯特艺术歌曲在声乐教学中的作用[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靳相林;;浅析声乐表演中的观众群体[J];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06年01期

2 张前;20世纪中国声乐表演艺术的发展及三种唱法的探讨[J];音乐研究;2004年04期

3 冯效刚;;从“土洋之争”到“三种唱法”——新中国的声乐表演艺术理论研究概述[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剑萍;当代大众文化的美学阐释[D];江西师范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瑞海;;谈美声唱法与通俗唱法的联系[J];大舞台;2011年06期

2 章莉;;美声为何不美,何以更美?——对当代美声作品创作、表演的一些思考[J];音乐创作;2011年04期

3 谢立山;;论美声唱法的历史局限性[J];青年文学家;2011年16期

4 马秋华;;科学性、民族性、文化性、时尚性——在美声唱法中的具体体现[J];音乐创作;2011年05期

5 张红玉;罗淑娟;;美声唱法的起源发展及特点[J];青春岁月;2011年16期

6 周杰配;;探究演唱外文作品达不到“声情并茂”的原因[J];美与时代(下);2011年06期

7 雷贞;;现代美声演唱方法的创新问题研究[J];大众文艺;2011年13期

8 陈晓霞;;跨界演唱切忌盲目——从民族和美声唱法的跨界谈起[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9 张梦馨;;浅谈如何在声乐表演中做到“洋为中用”[J];科技信息;2011年22期

10 周晶晶;;论学习美声唱法的感悟[J];才智;2011年2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建群;王建;高下;沈晓辉;俞晨杰;杨烨;;美声与民族唱法中不同元音嗓音测试分析比较[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下)[C];2007年

2 车小红;;试论高校声乐教学的师生素质和教与学关系[A];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研究[C];2003年

3 纪露;;高雅与通俗的“界定”——看戴玉强独唱音乐会有感[A];高等党校艺术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C];2002年

4 涂怡岚;;论周小燕声乐教学整体观的形成和确立[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哲学·历史·人文学科卷)[C];2007年

5 聂秀娥;;弘扬音乐文化 服务和谐社会[A];孔学研究(第十四辑)——云南省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十四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姜瑾;;从美学角度看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A];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研究[C];2003年

7 王今中;;老百姓爱听的唱片——《流淌的歌声》[A];2001年度广播电视技术论文集[C];2001年

8 邱笑宸;;从《三国演义》片尾主题歌看通俗歌曲的语言运用[A];江西省语言学会第五届会员大会暨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9 杨瑞庆;;漫谈歌曲创新[A];中国社会音乐研究论文集[C];2006年

10 徐娟娟;;声乐教学中的辩证法运用[A];高等党校艺术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大庆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青年教师 王琳琳;美声唱法的特点和中国发展道路的探索[N];音乐生活报;2010年

2 孙小宁;美声唱法:不仅是嗓子的竞逐[N];北京日报;2002年

3 刘文丽;试论美声唱法的特点[N];黔西南日报;2009年

4 马梅;谈美声唱法的欣赏方法[N];音乐周报;2006年

5 李成贵;“洋唱法”一定要唱“洋歌”么?[N];黄冈日报;2006年

6 显舟;偶然与必然[N];音乐周报;2006年

7 本报记者  吴月玲 实习记者 张亚萌;青歌赛美声组为何中国歌曲唱得少[N];中国艺术报;2006年

8 王秉锐;我对金钟奖声乐比赛的几点感受[N];中国艺术报;2007年

9 马洁;“千人一面”辩[N];音乐周报;2003年

10 张珏娟邋实习生 张颖媛;四川美声难“响”市场?[N];四川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吴静;中国民族唱法音色的声学阐释[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琰;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共融性问题考察与反思[D];西安音乐学院;2011年

2 盛况;论美声唱法中的声情并茂[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3 陈芳芳;论美声唱法对民族唱法演唱技巧的影响[D];云南艺术学院;2011年

4 李晶;论美声唱法演唱中国歌曲的咬字问题[D];吉林大学;2011年

5 周音怡;福斯特歌曲作品的特征及其演唱[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6 莫雯雯;美可美,,非常美[D];四川师范大学;2008年

7 张坚;美声唱法在当代中国发展概论[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8 王昶;论美声唱法在中国的发展[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9 徐硕;红梅盛开 喜获众芳[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庄虹子;改革开放后美声唱法在我国的发展现状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20050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yuetheory/120050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b7e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