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践耳钢琴作品的艺术特色及创作经验
本文关键词:朱践耳钢琴作品的艺术特色及创作经验
更多相关文章: 中国作曲家 朱践耳 钢琴作品 艺术特色 中国钢琴音乐 创作经验 中国钢琴创作 主题旋律 现代作曲技法 变奏曲
【摘要】:正黄自先生在20世纪30年代《上海晨报》第9版"上海艺术教育社成立大会特刊"发表的文章中,清晰地阐述了他对中西音乐的态度、基本观点及建设"民族化的新音乐"的主张和理想。尤其是文中提到,"我们现在所要的是学西洋好的音乐方法,而利用这些方法来研究和整理我国的旧乐与民谣,那么我们
【作者单位】: 河南理工大学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
【基金】:2010年度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48批面上资助项目“20世纪中国钢琴音乐创作的历史发展轨迹”(编号20100480608)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J624.1
【正文快照】: 黄自先生在20世纪30年代《上海晨报》第9版“上海艺术教育社成立大会特刊”发表的文章中,清晰地阐述了他对中西音乐的态度、基本观点及建设“民族化的新音乐”的主张和理想。尤其是文中提到,“我们现在所要的是学西洋好的音乐方法,而利用这些方法来研究和整理我国的旧乐与民谣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程征;中国钢琴音乐创作民族化探索的外在动力[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2 朱世瑞;中国音乐中复调思维的形成与发展(二)[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86年0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程征;20世纪上半叶中国钢琴音乐创作若干问题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2 刘秋明;试论中国钢琴作品的创作[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3 曾亮;朱践耳钢琴组曲《南国印象》教学及文化分析[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4 卓颐;关于黄自艺术歌曲的分析及演唱处理研究[D];武汉音乐学院;2005年
5 陈语;黄自艺术歌曲中钢琴伴奏的和声民族化的探索[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6 陈国红;试论廖胜京《钢琴前奏曲二十四首》[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7 刘宏帆;试析钢琴组曲《南国印象》[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畏;;朱践耳作品在台出版[J];音乐世界;1991年02期
2 李久云;简述朱践耳交响音乐中的哲理性[J];云梦学刊;1999年01期
3 吴祖强;;《第一交响曲》座谈会发言摘要[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1987年02期
4 陆峰;论朱践耳交响曲创作艺术中的辩证法[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03期
5 杨立青;《朱践耳交响曲集》序[J];人民音乐;2002年07期
6 郑英烈;朱践耳第一、二、四交响曲中的十二音用法[J];中国音乐学;1992年02期
7 曹畏;朱践耳获第16届玛丽·何塞皇后国际作曲比赛大奖[J];人民音乐;1991年05期
8 陈文红;在交响音乐中融入哲理思维──论朱践耳的交响音乐创作[J];云梦学刊;2001年03期
9 刘文杰;朱践耳交响音乐作品的哲理思维探析[J];美与时代;2004年06期
10 雅文;立足本土 勇于探索──记“朱践耳交响音乐新作听赏会”[J];音乐探索;1996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川;;对筝协奏曲《临安遗恨》的探索[A];学校艺术教育与素质教育论坛文集[C];2004年
2 刘建刚;叶(木丽)琴;;浅议“新民乐”与民乐[A];第三届广西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社会科学篇)[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昕闻;慕尼黑双年音乐节向中国作曲家发出邀请[N];中国文化报;2008年
2 程兴旺;“跨越时空”的对话[N];音乐周报;2005年
3 陆璐;关峡:作曲家心中要有观众[N];中国文化报;2008年
4 梁茂春;中国交响曲的丰碑[N];音乐周报;2002年
5 秋鸿 综合采编;2007年亚太艺术节举行中国作曲家新作亮相新西兰[N];音乐周报;2007年
6 本报记者 齐铁偕邋伍斌;洋作曲助民乐美丽转身[N];解放日报;2008年
7 惠惠;青岛交响乐团为赴美热身预演[N];中国文化报;2008年
8 奈何;也说作曲界的“心冷”[N];音乐周报;2006年
9 特派记者 伍斌;上交征服圣地亚哥观众[N];解放日报;2009年
10 本报记者 胡芳;越过剧院围墙“漫步经典”[N];中国文化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刘贞银;东亚三国近现代音乐变迁的比较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7年
2 王晔;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国作曲家留苏期间音乐创作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年
3 张少飞;1949~1981年间的中国管弦乐创作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8年
4 柳进军;原始与现代的邂逅[D];中国音乐学院;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春红;朱践耳《第二交响曲》戏剧性特性解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2 臧婷;朱践耳钢琴组曲《南国印象》教学及演秦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3 李严梅;朱践耳交响乐作品的根基[D];河南大学;2003年
4 代水冰;朱践耳《第一交响曲》的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5 李波;异曲同工 相映生辉——朱践耳第六、第十交响曲的对比分析[D];首都师范大学;2001年
6 邹舒;中国新音乐的拼贴技术及复风格运用技法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8年
7 陶天;兼容并蓄 立足超越[D];上海音乐学院;2005年
8 曾亮;朱践耳钢琴组曲《南国印象》教学及文化分析[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9 何涛;闪烁人性光辉的诗篇[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10 王昆宁;朱践耳创作的唢呐协奏曲《天乐》中的演奏艺术特征探微[D];上海音乐学院;2008年
,本文编号:12623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yuetheory/12623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