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音的交响化研究——以郭祖荣《第七交响曲》为例
本文关键词:南音的交响化研究——以郭祖荣《第七交响曲》为例
更多相关文章: 交响曲 南音 郭祖荣 交响化 交响音乐 作曲家 主题 多调性对位 核心三音列 三声中部
【摘要】:正郭祖荣①的《第七交响曲》完成于1987年8月,是他创作中期的一部力作,1989年10月首演于福建省第一届艺术节。直至今日,该作一直被业界认为是运用"南音"素材创作最成功的一部交响音乐作品,被誉为"南音交响曲"。本文集中研究《第七交响曲》中南音的交响化问题,探讨南音与交响曲融合的途径。
【作者单位】: 华侨大学音乐舞蹈学院;
【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 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2011年度项目立项课题“福建戏曲在中国当代音乐创作中的传承和发展”(编号2011B159) 华侨大学2010年度校级课题“郭祖荣音乐创作思想研究”(编号10HSK30)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J605
【正文快照】: 郭祖荣①的《第七交响曲》完成于1987年8月,是他创作中期的一部力作,1989年10月首演于福建省第一届艺术节。直至今日,该作一直被业界认为是运用“南音”素材创作最成功的一部交响音乐作品,被誉为“南音交响曲”。本文集中研究《第七交响曲》中南音的交响化问题,探讨南音与交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志敏;;电影《Immortal Beloved》中交响曲音乐赏析[J];电影评介;2011年14期
2 符方泽;;马勒交响曲中的“散文式”句法及其特点研究[J];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3 辛丰年;;《幻想交响曲》又一版本——听李斯特钢琴改编曲[J];视听技术;2009年08期
4 陈燕婷;;南音“过支联唱”初探[J];中国音乐学;2011年03期
5 康明安;;解析交响音乐提升欣赏品位[J];经济师;2011年09期
6 张静;;简析复三部曲式——贝多芬《第三交响曲》[J];考试周刊;2011年42期
7 张波;;音乐当使人类的精神爆发出火花——贝多芬《第五交响曲》NO.1乐章的配器分析[J];乐器;2011年09期
8 庄丽芬;;南音《满空飞》的情感体悟[J];大舞台;2011年06期
9 任云;;郭祖荣交响音乐创作思想的初步考察[J];福建艺术;2011年04期
10 胡越菲;;十二星座作曲家——追求完美的处女座[J];歌剧;2011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于润洋;;从交响音乐鉴赏谈音乐的特性——在全国高等学校交响音乐课教师培训班上的学术报告[A];2003’北京第一届全国音乐欣赏教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2 杨梅;;音乐欣赏教学融入爱国主义思想的探讨[A];高等党校艺术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C];2002年
3 罗路;;论想像、联想在音乐欣赏中重要地位[A];高等党校艺术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C];2002年
4 陈有觉;高雪峰;;江南丝竹发源初考[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5 杨路塔;;布依族铜鼓文化考略[A];布依学研究(之九)[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邓娜 廖玲艺 通讯员 张玉莲 实习生 江吉鸿;南音在校园里萦绕[N];闽南日报;2009年
2 郑国权;南音本说“河南话” 千年流传有遗韵[N];中国文化报;2010年
3 王秀怡;“现代感”让南音变了味[N];中国文化报;2010年
4 卜大炜;听国交演奏《阿尔卑斯山交响曲》[N];中国文化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紫茵;敖昌群倾情谱写《生命》交响曲[N];音乐周报;2009年
6 王晋福;人生的苦恼与抗争[N];音乐周报;2008年
7 王珊;南音的历史源流[N];光明日报;2010年
8 记者 单三娅;南音正式申请“非物质遗产”[N];光明日报;2002年
9 记者 陈熹 通讯员 田松;省领导与观众喜看新年音乐会[N];湖北日报;2008年
10 记者 王凡凡 马昌豹;世界文化遗产南音在申报[N];新华每日电讯;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丝丝;“世纪末”的心灵探寻:马勒三首中期交响曲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12年
2 韦辉;布鲁克纳交响曲主题复调形态与技法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12年
3 冶鸿德;汉斯·维尔纳·亨策交响乐创作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06年
4 李如春;蒂皮特四部交响曲作曲技术分析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07年
5 雷兴明;承先锋之锐 拓回归之新[D];中央音乐学院;2007年
6 郭鸣;约翰·科瑞里亚诺管弦乐写作技术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8年
7 孙红杰;饰变·混合·解构[D];上海音乐学院;2009年
8 张少飞;1949~1981年间的中国管弦乐创作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8年
9 邹彦;论古典奏鸣曲式的形成[D];上海音乐学院;2006年
10 丁好;论古典奏鸣曲的形成[D];上海音乐学院;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玲周;生命的春天—舒曼《降B大调第一交响曲“春天”》赏析[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年
2 张晨;虔信的天籁之音[D];中央音乐学院;2011年
3 唐磊;莫扎特及其他的《g小调第四十交响曲》的分析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年
4 姚靖;海顿狂飙交响曲研究[D];武汉音乐学院;2007年
5 刘嵩;贝多芬交响曲中长号声部的音乐学分析[D];山东大学;2011年
6 陶天;兼容并蓄 立足超越[D];上海音乐学院;2005年
7 米高慧;论肖斯塔科维奇音乐中的悲剧性[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8 童丽娜;“郎君祭”仪式初探[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5年
9 刘丽娜;理性在激越的情感中呐喊[D];贵州师范大学;2006年
10 刘扬;摭谈米亚斯科夫斯基的交响曲创作[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26902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yuetheory/12690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