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音乐技术论文 >

文化视角下的少数民族原生态音乐——以贵州为例

发布时间:2018-04-13 16:19

  本文选题:文化视角 + 少数民族原生态音乐 ; 参考:《贵州社会科学》2008年08期


【摘要】:从文化的视角界定少数民族原生态音乐,应该还原少数民族音乐客观的、真实的、自然的状态,必须对其进行历史的、整体的、动态的把握。音乐与历史文化的紧密相连,音乐与社会生活的密不可分是把握少数民族原生态音乐的关键所在。少数民族原生态音乐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审美与娱乐,更在于其作为历史地积淀下来的少数民族生活方式的文化价值和整合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生活的社会价值。
[Abstract]:In order to define the original ecological music of ethnic minorit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e, the objective, real and natural state of minority music should be restored, and it must be grasped historically, as a whole and dynamically.Music is closely connected with history and culture, and the inseparable relationship between music and social life is the key to grasp the original ecological music of ethnic minorities.The value of the original ecological music of ethnic minorities lies not only in aesthetics and entertainment, but also in the cultural value of the way of life of ethnic minorities accumulated in history and the social value of integrating society and constructing the social value of living in a harmonious society.
【作者单位】: 贵州大学;
【分类号】:J60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王磊;赵英华;;原生态民歌崛起的必然性及意义[J];中国音乐;2006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廖君湘;侗族传统社会形态新探[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2 索晓霞;论贵州少数民族审美的价值取向[J];贵州社会科学;2002年03期

3 徐新建;;无字传承“歌”与“唱”:关于侗歌的音乐人类学研究[J];民族艺术研究;2006年01期

4 杜芳娟,熊康宁;贵州喀斯特地区传统民居风格的旅游开发[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2期

5 王玲;侗族风雨桥的文化特性[J];黔西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1期

6 王磊;赵英华;;原生态民歌崛起的必然性及意义[J];中国音乐;2006年04期

7 刘付靖;百越民族稻谷起源神话与广州五羊传说新解[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8 沈玉华;;“原生态”民歌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J];职业圈;2007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廖君湘;南部侗族传统文化特点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2 吴静;中国民族唱法音色的声学阐释[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3 任胜洪;现代性与民族性:侗族歌班的教育人类学考察与分析[D];西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艺;广西侗族传统文化与当代民族发展[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2 邹冰玉;贵州干栏建筑形制初探[D];中央美术学院;2004年

3 顾静;贵州侗族村寨建筑形式和构建特色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4 郝瑞华;三江侗族建筑的科技人类学考察[D];广西大学;2006年

5 田李隽;侗族民歌传承主体的生存境况与文化适应[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6 范桂霞;以我为主 兼收并蓄[D];西安音乐学院;2007年

7 梁振中;信天游演唱的多维透视[D];西安音乐学院;2007年

8 韩彦婷;突破“三种唱法”构建中国新型民族声乐学派[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9 何纪红;浅谈原生态民歌的教育价值[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10 孙音;论中国民族声乐中的原生态唱法[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曾雪飞;;从音乐传播的视角思考原生态民歌的保护和传承[J];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06年03期

2 胡小满;李林;;关于保护我国“原生态”民歌的几点认识[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3 向文;;后现代主义语境下的原生态民间音乐[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4 蓝雪霏;给农民音乐发展一个真正公平的竞争平台[J];人民音乐;2005年04期

5 连峗;;原生态民歌与舞台民歌关系探微[J];人民音乐;2006年04期

6 黄允箴;;撞击与转型——论原生态民歌传播主体的萎缩[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7 陈泓茹;;对我国民族声乐发展的思考[J];中国音乐;2006年04期

8 王磊;赵英华;;原生态民歌崛起的必然性及意义[J];中国音乐;2006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翟耀;对传统文化心理积淀的深层发掘和思考——评矫健的中篇小说《天良》[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6年05期

2 尹鸿;野性的呼唤——重读《原野》[J];名作欣赏;1987年03期

3 李泽厚;;文学研究视角及其他——答《福建论坛》记者问[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1987年01期

4 施议对;;古典文学研究的视角问题[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1987年01期

5 佟锦华;;《格萨尔》研究的新开拓——喜读《<格萨尔>初探》[J];民族文学研究;1987年06期

6 金冠军;甄平;;文化管理学研究中的文化视角[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7年03期

7 夏衍;在新形势下的期望[J];郭沫若学刊;1988年03期

8 赵宝奇;整体的 神秘的 象征的 反讽的——近年小说审美新质片谈[J];南方文坛;1988年03期

9 王侃,陈晓云;当代地方文化建设刍议[J];浙江学刊;1988年06期

10 徐昌翰;从萨满文化视角看《伊玛堪》[J];民族文学研究;1988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爱敏;;从文化视角看朱丽叶和祝英台的爱情悲剧[A];外国文学论集——世纪末的探索与思考[C];1997年

2 一ノp(雄一;;明清时代北京的书籍,花卉,动物[A];第七届明史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9年

3 王尔勃;;关于文艺学的文化视角与威廉斯“文化唯物论”的断想[A];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4 赵宋光;;音乐听觉审美素质成长的条件与动力(讲座提纲)[A];2003’北京第一届全国音乐欣赏教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5 刘本炬;;企业实力:文化视角的考辨[A];用文化提升企业竞争力——陕西省首届企业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朱宇峰;;运用“准历史现象法”组织物理教学初探[A];湖北省物理学会、武汉物理学会2004’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7 哈斯巴特尔;;文化视角下的文字与语言比较研究(内容提要)[A];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会第七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蓝炯熹;;人口流动与社区形成:福建省民族乡村“城镇化”问题思考(纲要)[A];第七次全国民族理论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4年

9 孙先科;;《白鹿原》与《创业史》的“互文”关系及其意义阐释[A];中国历史文学的世纪之旅——中国现当代历史题材创作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吴尚华;;我们为什么不能与狼共舞——兼论《怀念狼》的生态意识[A];安徽文学论文集(第2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昌沧 友唐;如日东升 前景广阔[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0年

2 ;要深挖腐败的思想根源[N];文学报;2000年

3 孙绪敏;注重文学史写作的学术性[N];中华读书报;2000年

4 刘洋(作者单位:北京市政府外办);从文化视角看入世[N];北京日报;2001年

5 本报评论员;从文化视角认识汽车业[N];中国汽车报;2001年

6 杨志今;历史真实与艺术虚构的多彩交响[N];光明日报;2001年

7 中国作协副主席 张炯;建构文艺评论新格局[N];人民日报;2001年

8 陈正宽 李虎强;教育的平民视点[N];人民政协报;2001年

9 杨志今;历史真实与艺术虚构的交响曲[N];文汇报;2001年

10 傅汝新;“宏伟叙事”与人文关怀[N];文艺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于文秀;“文化研究”思潮中的反权力话语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2年

2 缪仁炳;温州、关中两地创业倾向比较[D];浙江大学;2005年

3 赵健;学习共同体[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4 梁桂芳;杜甫与宋代文化[D];山东大学;2005年

5 陈福胜;法治的人性基础[D];黑龙江大学;2004年

6 李永东;租界文化与三十年代文学[D];山东大学;2005年

7 田义贵;历史形态与文化表征[D];四川大学;2006年

8 高埃仁;中国文化视角下的信用研究[D];厦门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文涛;欧洲政治一体化进程中的国际关系障碍因素分析[D];暨南大学;2000年

2 农时敏;文化视角中的中美广告语言及其对比[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3 范德尚;论美国对外关系中的文化因素[D];中共中央党校;2001年

4 吴佩军;大正文化视角下的白桦派文学[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5 王丽霞;从文化视角探讨英汉语境的搭配手段[D];暨南大学;2003年

6 袁靖华;都市日常生活中的京沪“传奇”[D];浙江师范大学;2003年

7 李丹宁;荒凉而绚丽的图画:阿成小说文化透视[D];黑龙江大学;2003年

8 吴瑛;城市流动人口高危行为的社会文化透视[D];云南师范大学;2003年

9 柏颖;译者处理译文语篇时的社会文化视角[D];广西大学;2003年

10 刘久平;品牌名翻译多视角探讨[D];广西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174525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yuetheory/174525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405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