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后调性音高结构技术的试验——陈怡赴美后作曲风格形成阶段之一
本文选题:音高结构 + 十二音体系 ; 参考:《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摘要】:作为博士论文《中国音乐语言用西方乐器习惯用法诠释——论陈怡创作西方器乐曲时中西方观念和技术的融合过程》的一个章节,通过对陈怡《木管五重奏》和《遇》两首作品在音高结构和曲式结构方面的分析,可以发现对十二音技术和自由无调性技术的学习、运用及创新是她的作曲风格形成的重要原因。现代西方技术与中国民间音乐传统的融合标志着她的作曲风格的形成。
[Abstract]:As a chapter of his doctoral thesis "interpretation of the idioms of Western musical instruments in Chinese musical language-on the integration of Chinese and western concepts and techniques in the creation of western instrumental music by Chen Yi",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pitch structure and the form structure of the two works of Chen Yi "woodpipe quintet" and "encounter", we can find out the learning of twelve tone technique and free non-tonality technique. Application and innovation are the important reasons for the formation of her composition style. The combination of modern western technology and Chinese folk music tradition symbolizes the formation of her composition style.
【作者单位】:
【分类号】:J614.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钟子林;新维也纳乐派[J];人民音乐;1980年02期
2 廖乃雄;;西方现代音乐初探(三)[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1980年02期
3 王云阶;;电影音乐进入新的发展时期[J];电影;1980年14期
4 姚锦新;伦诺德·伯恩斯坦的《未被回答的问题》[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81年02期
5 成于乐;凡是“新技法”就一律要学么?[J];人民音乐;1981年08期
6 王宁一;发人深思的探索——评罗忠昒的《涉江采芙蓉》[J];音乐研究;1981年04期
7 郑英烈;;歌曲《涉江采芙蓉》的创作手法[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1981年03期
8 泥泥;;“现代音乐”词介(一)[J];音乐爱好者;1981年01期
9 泥泥;;“现代音乐”词介(二)[J];音乐爱好者;1981年02期
10 于庆新;如何对待“二十世纪作曲技法”——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召开座谈会[J];人民音乐;1982年08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廖家骅;入世前后的中国高师音乐教育[N];音乐周报;2003年
2 贾晓伟;“修补旧船”的斯特拉文斯基[N];北京日报;2004年
3 本报记者 徐瑞哲;科学与艺术都需“异彩杂音”[N];解放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尹明五;卢托斯拉夫斯基成熟时期的创作思维及技法[D];上海音乐学院;2004年
,本文编号:18190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yuetheory/18190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