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南传上座部佛教音乐浅述
本文选题:南传上座部佛教 + 巴利语 ; 参考:《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12年04期
【摘要】:首先对南传上座部佛教在中国的分布地域,信仰民族,以及历史沿革,教别教派、寺庙组织机构、文字与经典作了简介。其次对南传佛教的三种主要法事,即"日常课诵""节庆法事""民间法事"中的仪式过程与音乐活动作了简要描述。再次是从法事中诵经音调的演唱特征、演唱形式、以及唱词的语言属性等角度出发,对南传佛教中的诵经音调类别进行了初步探讨与界定;同时对寺庙中的乐器及使用情况做了介绍。最后根据笔者多年的田野考查经验,对南传佛教研究中碰到的若干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思考。旨在通过此文抛砖引玉,殷切期盼更多学者、宗教界人士,对南传佛教音乐的研究及保护、传承、发展给予更多关注。
[Abstract]:First of all, the paper introduces the distribution of Buddhism in China, the ethnic groups, the historical evolution, the sects, the organization of temples, the characters and the classics. Secondly, it briefly describes the ritual process and music activities in the three main legacies of Southern Buddhism, I. e., "reciting the daily lesson", "the festival law" and "the folk law". Thirdly, from the angle of singing characteristics, singing form and language attribute of chanting tone, this paper preliminarily discusses and defines the types of chanting tone in Southern Buddhism. At the same time, the use of musical instruments in the temple is introduced. Finally, according to the author's field research experience for many years, the author puts forward his own thoughts on some problems encountered in the study of Southern Buddhism. Through this article, we hope that more scholars and religious circles will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research, protection,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southern Buddhist music.
【作者单位】: 云南省民族艺术研究院;
【分类号】:J608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正亭;;论元明清时期中老边地民族与疆界发展变迁关系[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2 李未醉,余罗玉;略论古代中越文学作品交流及其影响[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3 贾选凝;;热带丛林的“幽灵”与“鬼魂”——泰国新近恐怖片三大母题表述[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4 张玉安;印度神话传说在东南亚的传播[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5期
5 邓君洋;郑敏;夏哲璇;;打造区域性国际传播平台——广西电视台国际频道的品牌树立和经营策略研究[J];今传媒;2012年05期
6 孔敏素;杨敏;;傣、泰民族族源研究[J];才智;2011年19期
7 黄玲;;谈小乘佛教对老挝民俗文化的影响[J];柴达木开发研究;2008年03期
8 蓝韶昱;;11世纪~19世纪中叶中国文化对东南亚弱势影响的原因[J];创新;2008年04期
9 郑青青;;浅析中国道教对越南宗教信仰的影响[J];创新;2009年09期
10 贝波再;老挝古都琅勃拉邦城的遗产保护与发展[J];城市规划;2004年08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余彬;主权和移民:从“旧约”到“新约”[D];暨南大学;2009年
2 易文;越南革新时期新闻传媒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3 黄璧蕴(Ms. Chaweewan Wongcharoenkul);泰国华人作用:泰国曼谷王朝拉玛三世至拉玛五世时期华人社会(公元1824年至公元1910年)[D];上海大学;2010年
4 齐欢;二战后越南现代化进程研究(1945-2010)[D];云南大学;2011年
5 沈明春;北宋时期东亚区域体系的转型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6 郭建军;独立以来新加坡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全球化与区域化视角[D];云南大学;2012年
7 霍伟东;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3年
8 王静怡;马来西亚华人传统音乐的传承与变迁[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9 孙景峰;新加坡人民行动党执政形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10 沙伦赛;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若干法律问题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青青;越南民间信仰中的中越异源鬼神圣崇拜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2 韦凡州;越南人信仰中的中越共同神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3 韦琴;外来语对老挝语及老挝社会发展的作用和影响[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4 苏彩琼;越南文字的变迁与民族意识的发展[D];暨南大学;2011年
5 韩伽伽;试析中国与东盟文化产业的合作问题[D];暨南大学;2011年
6 康甫;论东南亚在中国对外战略中的地位[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7 刘华荣;涉边危机及其应对机制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8 李梓伊;云南傣族南传佛教文化圈域内传统舞蹈形态研究[D];云南艺术学院;2011年
9 陈小红;缅甸东枝地区汉语教育发展状况调查报告[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10 韦宏丹;越南语职衔称谓语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凤莉;宋文贤;;阿昌族老佛爷升天祭拜音乐调查研究[J];民族音乐;2010年02期
2 张亚伶;谈谈吟诵对声乐学习的益处[J];郴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01期
3 杨民康;论傣族南传佛教仪式音乐的分类方法[J];音乐研究;2003年01期
4 王志辉;浅析李、杜诗篇中对音乐之咏诵[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5 孙晶;;诗在弦上吟——浅谈《新婚别》在二胡作品中的演绎[J];时代文学(下半月);2009年10期
6 王宁;;吟与唱[J];文史知识;1998年10期
7 覃春霞;;双柏县大麦地彝族尼苏支丧葬仪式音乐考察[J];民族艺术研究;2008年05期
8 曾安秀;;西双版纳——傣族升祜巴仪式中的宗教音乐风格赏析[J];云岭歌声;2003年07期
9 宗璞;王健吟;;托钵曲[J];歌曲;2008年02期
10 杨文平;嵩明县道教音乐初探[J];民族艺术研究;1992年03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时之;潮州歌册,,潮州妇女的百科全书[N];中国文化报;2001年
2 赵瀛;一支震撼灵魂的忧愁歌[N];音乐周报;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何华;布朗族南传佛教音乐的人类学研究[D];云南艺术学院;2010年
本文编号:18192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yuetheory/18192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