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伪造的音乐史料——《古今乐纂》“隋代汉乐坐部”记载辨伪
本文选题:《玉海》 + 徐景安《乐书》 ; 参考:《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摘要】:《玉海》所载徐景安《乐书》引用到一段《古今乐纂》文字,提到了"隋汉部坐乐"问题。这一记载与《隋书》、《旧唐书》、《新唐书》有关记载完全相悖;又与徐景安书原文不相吻合。这是一段伪造的史料,它出现在何文广《古今乐纂》,是北宋初面临与外民族矛盾为突出华夏音乐文化而造的伪。其先被陈?《乐书》所引用,又加以重新诠释;后又被人渗入徐景安《乐书》。它与唐代坐立部的历史没有关系。
[Abstract]:Xu Jingan "Le Shu" contained in "Yuhai" refers to the question of "Sui and Han Dynasty sitting music" by quoting a passage of "Ancient and Modern Music compilation". This record completely contradicts the relevant records of Sui Shu, Old Tang Shu and New Tang Shu, and does not coincide with the original text of Xu Jingan's book. This is a period of falsified historical data, it appeared in he Wenguang "Ancient and Modern Music compilation", is the Northern Song Dynasty and foreign ethnic contradictions in order to highlight the Chinese music culture. It was first quoted and reinterpreted by Chen Ke Shu, and then infiltrated into Xu Jingan Le Shu. It has nothing to do with the history of the Tang Dynasty.
【作者单位】:
【分类号】:J609.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郑祖襄;;唐宋“雅、清、燕”三乐辨析[J];音乐研究;2007年01期
2 张维;唐代“坐、立部伎”的起源、沿革及流传[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04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阎步克;南北朝的散官发展与清浊异同[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2 蒋重跃;说“禅”及其反映的王朝更替观[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3 刘长江;汉代法政体制述论[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4 李红霞,张彩红;论科举对唐代隐逸风尚兴盛的影响[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5 陈菊霞;敦煌翟氏郡望和族源新探[J];敦煌研究;2004年02期
6 胡沧泽;唐代中日两国地方监察制度的比较研究[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4期
7 李金荣;汉末魏晋挽歌及其流变论——兼谈挽歌的产生[J];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8 吴在庆;科举试赋及其对唐赋创作影响的几个问题[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9 吴晟;宋代瓦舍的创设及其文化意义[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10 王丽英;论道教迅速传入岭南的缘由[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林莎;;云冈石窟乐器图像补正与辨识[A];2005年云冈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研究卷)[C];2005年
2 曾华东;;理学家的活动与晋江文化[A];朱熹理学与晋江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杨文新;;宋代状元宰相梁克家述评[A];朱熹理学与晋江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林乐昌;;张载礼学论纲[A];中国宝鸡张载关学与东亚文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孔德立;;儒家的心灵家园——“孔颜乐处”[A];史海侦迹——庆祝孟世凯先生七十岁文集[C];2005年
6 赵望秦;张焕玲;;因陋就简结硕果 泽被后世名不朽——冯道倡议开雕《九经》的动机与效果[A];唐史论丛(第十辑)[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星;先秦儒法源流述论[D];西北大学;2001年
2 郑岩;魏晋南北朝壁画墓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3 刘黎明;宋代民间巫术研究[D];四川大学;2002年
4 郝黎;唐代官吏惩治研究[D];厦门大学;2004年
5 袁绣柏;近代曲辞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6 邱忠鸣;北朝晚期青齐区域佛教美术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05年
7 张来仪;帕米尔宗教文化初探[D];暨南大学;2005年
8 朱金发;先秦《诗》学思想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9 贾名党;中唐儒学与文学研究[D];扬州大学;2006年
10 王强;货殖名物研究[D];扬州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春蓉;唐代大理寺述论[D];四川师范大学;2002年
2 冯淑华;《唐声诗》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3年
3 崔岩;论唐代科举制的匡时济俗功能[D];山西大学;2004年
4 王霄云;战国时期的淫祀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5 刘理想;我国古代医生社会地位变化及对医学发展的影响[D];福建中医学院;2004年
6 张玉娟;张九龄与初盛唐之交的诗文风尚[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7 舒越;晚唐诗人郑谷及其蜀中诗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5年
8 涂绪谋;论唐后期朋党之争的体制根源[D];四川师范大学;2005年
9 姜晓丽;孙绰集校注[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10 汪洋;宋代五礼仪式音乐研究[D];河南大学;2005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孙晓晖;《旧唐书·音乐志》的史料来源——兼论唐代乐令[J];音乐研究;2002年03期
,本文编号:187959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yuetheory/18795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