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情带声的“唱情”艺术研究
本文选题:以情带声 + “唱情”艺术 ; 参考:《大舞台》2012年05期
【摘要】:声音和情感是相辅相成,两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情感是声音的灵魂,演唱基于"唱情"的沟通媒介,丰富了音乐的内容,增添了音乐的情感魅力。以情带声的"唱情"过程,是体验情感(歌手)-声音(情感驱动)-情感(作品性能)的过程,必须适当运用和控制气息,运用"唱情"心理技巧,实现"唱情"的共鸣效果,以情带声的"唱情"艺术具有独特的现实价值和艺术魅力。
[Abstract]:Sound and emotion complement each other, and they are dialectical and unified. Emotion is the soul of sound. Singing communication media based on singing emotion enriches the content of music and increases the emotional charm of music. The process of "singing emotion" with emotion and sound is the process of experiencing emotion (singer / voice (emotion driven / emotion) (work performance). It is necessary to properly use and control the breath and use the psychological skills of "singing emotion" to realize the resonant effect of "singing emotion". The art of singing emotion with emotion has unique realistic value and artistic charm.
【作者单位】: 宜宾学院音乐系;
【分类号】:J616.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贺娟;;“以情带声”在演唱中的运用[J];大舞台;2010年03期
2 王远;;声以情为源 情以声为魂——声乐“以情带声”的理论与实践价值研究[J];民族艺术研究;2011年04期
3 黄秀花;;论“以情带声,声情并茂”的教学策略[J];青春岁月;2011年16期
4 刘继平;;歌唱中的以情带声[J];铜陵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5 王蓓;让歌声更美妙——论“以情带声”[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03年03期
6 郑音;;试述声乐教学中的“情、声”关系[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7 刘海燕;;传统声乐演唱艺术之“以情带声”探究[J];艺术探索;2009年06期
8 王时;试论演唱艺术中的以情带声[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9 程宁敏;声以情发 情依声传——论“以情带声”[J];中国音乐;2003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姣阳;;情动于中,故形于声——浅谈声乐演唱中的情感表现[J];当代艺术;2008年01期
2 郭波;;“鱼”与“熊掌”能否兼得——中外作品演唱的歌唱观念与思维方法[J];大众文艺(理论);2008年05期
3 沈捚;;声乐演唱之心得体会[J];华章;2011年06期
4 彭博娜;;论情感对歌唱艺术的影响[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下旬);2012年03期
5 宋淑红;;论当代民族声乐的“田野工作”[J];人民音乐;2008年03期
6 朱敏;;浅析中外声乐艺术的异同——以欣赏和演唱角度为例[J];丝绸之路;2010年12期
7 张睿;;论高师音乐教育中的和声教学改革[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8 丁银;刘健;;论艺术歌曲的审美鉴赏价值[J];文教资料;2009年06期
9 蒋玉秋;;关于歌曲演唱中的艺术处理[J];文教资料;2009年12期
10 祝捷;高潺;;情感表现在民歌演唱中的作用[J];青年作家(中外文艺版);2011年0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谢菁;基于声乐演唱的艺术美探究中国民族声乐之“韵”[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郭姗姗;论感觉在声乐技巧训练中的重要作用[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亮亮;面罩唱法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刘瀛莹;民族声乐演唱中的风格问题探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5 郭孟南;廖剑冰副教授教学探究[D];西安音乐学院;2011年
6 房雯雯;对廖剑冰声乐教学之探究[D];西安音乐学院;2011年
7 王敏;“为歌剧而生”—彭丽媛歌剧表演艺术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8 王凯;歌剧《孔子》中孔子的形象塑造和演唱分析[D];中国音乐学院;2011年
9 范桂霞;以我为主 兼收并蓄[D];西安音乐学院;2007年
10 石娟娟;声乐演唱中情绪的应用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张繁华;歌唱中的情感表现[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1998年04期
2 李向峰;以情带声 声情并茂——论歌唱的情感与表现[J];长治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3 李修荣;“声情并茂”的演唱是声乐课教学的重要任务[J];人民音乐;1998年02期
4 郭进;;论歌唱艺术中的情感表现[J];学术论坛;2006年04期
5 琳玲;;浅谈声乐教学中的情感表现[J];中国校外教育;2009年07期
6 王茹湘;声乐教学中的心理调控[J];中国音乐;1996年02期
7 王远;高师声乐教学与学生的综合艺术表现能力[J];中国音乐;1999年01期
8 龚小平;谈歌曲艺术再创造的原则[J];中国音乐;2003年03期
9 刘海燕;;试论昆曲《牡丹亭·游园》闺门旦的演唱艺术[J];中国音乐学;2006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海燕;;传统声乐演唱艺术之“以情带声”探究[J];艺术探索;2009年06期
2 韩华;;歌唱换声理论探析[J];歌海;2010年05期
3 李萌睿;;声情并茂 神形兼备——声乐歌唱中的艺术处理[J];陕西教育(高教版);2011年Z1期
4 张继厚;以情带声 水乳交融──京胡伴奏漫谈[J];齐鲁艺苑;1999年02期
5 肖伟;以声传情与以情带声[J];艺海;2005年01期
6 张捷诚;;以情带声 以声传情 情声并茂——关于音乐艺术语言问题的研究[J];剧作家;2007年06期
7 祁再生;民族唱法探索[J];昌吉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8 刘继平;;歌唱中的以情带声[J];铜陵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9 郑音;;试述声乐教学中的“情、声”关系[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10 祝晓霞;江琳;;浅谈声乐教学中的情与声[J];新余高专学报;2008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杨尧兵;;文学作品的体验式教学初探[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学生姓名:罗静 指导教师:张建敏;声中有情,,以情带声[N];贵州民族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黄璐聪;用音乐拉近两岸距离[N];福州日报;2010年
3 周口市豫剧团 陈春玲;浅谈戏曲演员的唱情与唱声[N];周口日报;2008年
4 安瑞;李双江60首军歌敬献“八一”[N];音乐周报;2007年
5 夏波兰;对唱歌技巧经验的一点浅谈[N];音乐生活报;2011年
6 潘阳;挥之不去的巴黎情[N];信息时报;2000年
7 本报记者 杨竞;李世济的梨园人生[N];辽宁日报;2006年
8 显舟;享受戏剧 享受音乐[N];音乐周报;2008年
9 田和灵;高调吼号 魅力彰显[N];中国文化报;2009年
10 雷茂奎;博采众长善于创造[N];中国文化报;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容辉;歌唱情感的培养、激发与表达[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2 王国斌;论声乐演唱中的声与情[D];中国音乐学院;2010年
3 李梅宝;张秀珍艺术道路及声乐教学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4 赵妍;由“吴碧霞中西合璧唱法现象”思考声乐教学[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崔木子;试论声乐的艺术表现力[D];苏州大学;2012年
6 赵乐意;论通俗唱法中的美声元素[D];云南艺术学院;2012年
7 卢磊;《孔空声乐练声曲》情感融入研究[D];河北大学;2010年
8 刘和刚;歌唱情感探寻[D];南京艺术学院;2010年
9 朱颖;琚清林声乐教学艺术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10 王立峰;论中国现代民族声乐的演唱特点[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88015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yuetheory/18801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