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音乐技术论文 >

黄河之声:论民族歌剧《江姐》的演唱艺术特色

发布时间:2017-01-19 20:32

  本文关键词:论歌剧《江姐》的音乐与表演特征,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民族歌剧《江姐》在我国的歌剧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江姐》作为优秀的民族歌剧之一,推动了我国歌剧艺术的发展。在本文中,笔者结合理论基础及演唱实践,对民族歌剧《江姐》的演唱片段进行了全面的分析,从五个层面总结了民族歌剧《江姐》的演唱特色,从而帮助我们每一个演唱者完美的进行歌剧《江姐》唱段的艺术诠释。

  【关键词】:歌剧;《江姐》;演唱;艺术;特色

  《江姐》是我国最为优秀的民族歌剧之一。在《江姐》这部歌剧中,有很多经典的、脍炙人口的唱段给听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也成为众多演唱者进行声乐学习、表演、比赛的热选曲目。众所周知,一直以来,民族歌剧的演唱都以传统的民族声乐演唱方法为基础,同时又融入了现代的美声唱法以及表演手段,极大的丰富了民族歌剧的艺术内涵。

  在民族歌剧《江姐》中,有以英雄主题色彩而创作的优美、抒情的声乐作品《红梅赞》、有以表达对党和国家坚定忠诚的声乐作品《我为共产主义把青春贡献》、有表达了共产党人的英雄主义和对新社会美好憧憬的声乐作品《五洲人民齐欢笑》等等,众多优秀的歌剧唱段将民族歌剧《江姐》推向了艺术的顶峰。不仅如此,民族歌剧《江姐》在创作的过程中,广泛的吸收了传统戏曲元素,融合了现代话剧、欧洲歌剧的表演手法,多元丰富的音乐构成,富有民族特色的歌唱语言,彰显了中国歌剧高超的艺术水准。歌唱作为歌剧的表现方法,推进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塑造了丰富的人物形象。《江姐》这部民族歌剧,在演唱的二度音乐创作中蕴含了丰富的艺术特色,演唱者根据剧情内容有更为多元的艺术处理,根据笔者的演唱诠释,总结了以下几方面鲜明的特征:

  一、拖腔在唱段中的融入

  在民族声乐作品唱段中,拖腔艺术处理的使用是非常广泛的。拖腔在民族歌剧《江姐》唱段中的融入,不仅对某些唱腔起到了修饰和补充的作用,还加强了演唱内容的戏剧性,推进了故事发展的高潮。显然,对于民族歌剧《江姐》中的重要唱段来说,拖腔在唱腔中的意义是非凡的,在若干唱段中,拖腔恰如其分的完美应用,强化了唱段的情感色彩,也激发了听众强烈的音乐审美心理。民族歌剧《江姐》中的演唱片段,无论在旋律上,还是行腔上,都浸入了创作者的心血,展现了瑰丽的艺术花火,拖腔的巧妙应用,也为唱段的艺术性增添了很多色彩,使演唱更加的动听、流畅。总的来说,拖腔的使用不仅使唱段更加的丰富多彩,情感充沛饱满,还使唱腔更富有感染力,更加的打动人心。

  二、演唱中混声技巧的使用

  区别于传统的民族声乐演唱技巧,在《江姐》这部民族歌剧的作品中,在对唱段的诠释过程中,加入了现代唱法的新理念,将传统的,体现了中国音乐色彩的民族演唱方法进行了科学的改良。在民族歌剧《江姐》的经典唱段中,融入了丰富的混声技巧,使演唱音色蕴含了丰富的变化,圆润、通透、气息沉着、共鸣广泛。“混声”的使用使演唱者对真声和假声进行了和谐的融合,产生了更为多元变幻的音乐色彩。

  《江姐》这部歌剧之所以能得到广泛的好评,也不能忽视唱法的改良,全面的展示了作品的独到之处。而演唱者在进行演唱诠释时,在声区的处理上力求和谐统一,对音色的把握也是颇具匠心,呈现出了委婉、圆润、柔美、动听的丰富色彩。尤其是演唱者对作品的高音区与中低音区过渡自然,真假声进行完美的混声处理。高音高亢、遒劲有力,斗志昂扬,激情澎湃,中低音沉稳有力,意志坚定,呈现出了高超的混声演唱技巧。

  三、传统板式的灵活应用

  民族歌剧的创作脱离不了传统音乐的支撑,因而传统音乐元素的使用是必不可少的,板式在民族歌剧《江姐》的唱段中也起到了画龙点睛的妙用。可以看出,在这部歌剧中很多优秀的经典唱段都展现了出了浓郁的戏剧性色彩,继承和发扬了传统音乐的博大精深。创作者对唱段进行了合理的板式运用,加强了旋律的律动性,体现了人物感情的变化。板式对节奏、节拍的调整,更加凸显了剧情的冲突,人物心理的动态以及内在的思想情绪和所要呈现的音乐场景、鲜明的形象塑造,使每一个唱段环节都紧密自然的链接在一起,使剧情思想集中,艺术内涵深厚而富有感染力。

  具体到民族歌剧《江姐》的演唱片段中,如《我为共产主义把青春贡献》这段脍炙人口的声乐作品,就极好的应用和体现了板式的作用。这首民族声乐作品的创作汲取了传统戏曲的艺术精华,在创作中借鉴了板腔体与现代作曲手法的相互融合理念,在确定了音乐主题之后,通过对旋律速度,节奏的扩充和缩减,形成了不断交替变换的板式,进一步的丰富和呈现了现代民族歌剧丰富的音乐色彩。显而易见,这些传统的民间音乐元素,不仅丰富了民族歌剧的艺术内涵,加强了民族歌剧的艺术体现,凸显了现代歌剧丰富鲜明的中国色彩。

  四、装饰音的巧妙处理

  在民族歌剧的唱段中,装饰音的应用也是非常广泛的。装饰音对于具有中国风格色彩的歌剧唱段来说,是凸显其典型艺术特色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传统的民歌演唱来说,装饰音的艺术处理对演唱者自身的演唱功底和艺术造诣的要求是颇高的,它极为细小,但韵律十足,因而对唱段所增添的色彩功能的意义是显而易见的。装饰音所形成的小唱腔,充满了特殊的情趣,一般由多彩的波音、颤音、滑音等辅助音构成。装饰音形成的腔体尤其对人物的刻画有着独特的意义,体现了人物形象所特有的温婉、坚强。

  在民族歌剧《江姐》的许多唱段中,就出现了很多带有装饰音的旋律,这使得原本规整的旋律出现了细小的变化,展现了现代歌剧鲜明的民族音乐色彩,突出了人物的丰富形象。可以说,装饰音的巧妙处理形成了唱段的独特艺术色彩,对整个唱段来说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对于演唱者来说,完美的处理装饰音所形成的特色小腔,恰到好处的体现了声乐作品优美动听的旋律,才能给听众带来难以忘怀的艺术审美。

  五、丰富的情感表现力

  情感是触动人心的基础,因而一部优秀的民族歌剧具有丰富的情感表现力,才能激发观众的审美体验,对于民族歌剧《江姐》来说,亦是非常注重这一点。无论对于民族歌剧《江姐》的主创人员,还是演唱人员来说,对这部歌剧的每一个唱段,每一个环节都进行了大量的情感投入,因而展现出来的声乐作品也充满了情感的表现力。再加上演唱者真情实感的演唱,使这部民族声乐作品充满了真挚的情感内涵。

  对于民族声乐来说,以情来感动观众,以情来打动观众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是支撑民族歌剧《江姐》成为传唱经典的重要因素。可以看出,在民族歌剧《江姐》的唱段中,在情感的表现上比过去的歌剧作品更加的充沛,人物的情感表达更为丰富。情感的表现也使这部歌剧的音乐色彩更加鲜明,人物的心理情感动态更具有张力。因而具体到演唱诠释中,每一个演唱者应该对作品的歌词、旋律、人物形象等有全面的分析和认识,能够把握角色的心理动态和情感变化,通过完美的演唱技巧来展现民族歌剧《江姐》的动人情感。

  综上可见,在民族歌剧《江姐》的演唱片段中,蕴含了丰富的艺术特色。在演唱诠释中,丰富的拖腔、科学的混声、灵活的板式、巧妙的装饰音以及丰富的表现力,都构成了歌剧《江姐》独树一帜的音乐风格及特色。在这部歌剧作品中,多元化的演唱处理使其呈现出了我国现代民族歌剧高超的艺术水平及深厚的审美内涵。因而在我们的演唱诠释过程中,不仅要对歌剧《江姐》的每一个演唱片段进行全面分析,在二度艺术创作时更要注重凸显其鲜明的演唱风格与民族色彩,更好的指导每个演唱者对民族歌剧《江姐》唱段的艺术诠释。

  参考文献:

  [1]李春伟.论歌剧《江姐》的音乐与表演特征[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2.

  [2]曹欣.论空政文工团五代“江姐”扮演者的演唱风格和特点[D].华中师范大学,2009.

  [3]高莉.歌剧《江姐》中“江姐”的人物形象塑造和演唱艺术处理[D].首都师范大学,2008.

  [4]金砂.谈谈歌剧《江姐》的音乐创作——民族歌剧作曲和戏曲音乐手法初探[J].艺术百家.1992,,4.

  [5]羊鳴,姜春阳.歌剧《江姐》音乐的创作[J].人民音乐.1965,4.

  文/张端


  本文关键词:论歌剧《江姐》的音乐与表演特征,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3871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yuetheory/23871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300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