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音乐技术论文 >

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培养目标体系的建构

发布时间:2020-03-14 05:51
【摘要】:当前音乐教育改革热潮迭起,社会人才市场需求多元化,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型,《新音乐课程标准》的实施,要求高师音乐教育必须更新教育理念,构建合理化的课程结构框架,体现师范性、专业性、实践性、创新性、多元化原则,以动态发展的具有前瞻性的观点探索构建适应社会和时代需要的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培养目标体系,打造新世纪的复合型人才。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程炳杰;申育林;;论欧洲合唱艺术的“和谐美”[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2 李道琳;孔子音乐思想的美学思考[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3 郑雅丽;;杜鸣心《新世纪少年钢琴组曲》的创作特点分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6年09期

4 康国晶;;情感——声乐教学的风帆[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11期

5 张敏;;浅谈如何通过音乐审美教育提高学生的素质[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0期

6 康晓蕴;;音乐教育中审美教育的探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7期

7 张静亚;;浅谈《声无哀乐论》中的“声”“情”关系[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11期

8 梅馨;;关于江西省农村中学音乐教师教育专业化问题的思考[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11期

9 张静亚;;《淮南子》音乐美学思想研究述评[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3期

10 吴东平;;龙骨坡抬工号子的魅力[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郭铁晶;;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康复护理[A];中国康复医学会第22届疗养康复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2 孙守迁;王鑫;刘涛;汤永川;;音乐情感的语言值计算模型研究[A];2006年首届ICT大会信息、知识、智能及其转换理论第一次高峰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6年

3 蔡蕾;;音乐审美教育与人的和谐发展[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4 苏海鸣;;高师视唱练耳三部教材比较分析[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5 高伟;;高师钢琴教学内涵的二维阐释——一种基于音乐审美与文化传承理念的解读[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6 吕志芳;;对音乐学专业应届硕士研究生学习方法的几点思考[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7 刘琨;;论强化高师视唱练耳教学的师范性[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世余;我国中小学音乐校本课程开发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2 韩伟;宋代乐论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3 李雪梅;中国现代小说的音乐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何艳珊;老子音乐美学思想与相关艺术审美[D];中央音乐学院;2011年

5 张阔;美国黑人早期布鲁—鲁斯音乐的兴衰(1890-1929)[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6 张君仁;花儿王朱仲禄[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7 黄汉华;抽象与原型——音乐符号论[D];暨南大学;2003年

8 高洁;中国手风琴音乐艺术发展史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03年

9 侯立兵;汉魏六朝赋多维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10 王思琦;1978-2003年间中国城市流行音乐发展和社会文化环境互动关系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白雪;《中国民间小戏与西方音乐剧比较研究》用黄梅戏《天仙配》和音乐剧《猫》为例分析[D];河北大学;2009年

2 杨慧;冀北地区“漫瀚调”演唱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3 周雅婧;现代视唱练耳教学理念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胡玉兰;关于跨界演唱及其在高师声乐教学中运用的可行性探讨[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崔景秋;河北省普通高校音乐审美教育的调查与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匡秋爽;红色经典音乐的美育价值与传承传播[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曹杨;探讨蒙古族风格钢琴作品创作的新思路[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姚海燕;流行音乐对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张小玲;李斯特交响诗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10 王欢欢;《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下“音乐与舞蹈”模块教学探索[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中国教育学会音乐教育专业委员会近期活动通知[J];中国音乐教育;2006年08期

2 朱玉江;李伟;;从“技术”转向“文化”——高师音乐教育专业课程改革刍议[J];艺术百家;2006年04期

3 杨霖希;集思广益 百家争鸣——'2004上海音乐学院音乐教育国际研讨会综述[J];人民音乐;2005年04期

4 付裕坤;;音乐教育及音乐教育学概念问题探讨[J];中国西部科技;2010年36期

5 周世斌;21世纪全国音乐教育学建设研讨会暨学术年会纪要[J];中国音乐教育;2001年03期

6 刘沛,向周俊;比较音乐教育学梗概[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1995年04期

7 徐文武;研究近年来的音乐教育学[J];人民音乐;2001年05期

8 王风雷;由爱因斯坦说开去[J];美与时代;2005年11期

9 詹燕君;;“Praxis”音乐教育哲学的另一种阐述方式——鲍曼博士上海音乐学院讲学纪实[J];人民音乐;2007年06期

10 廖家骅;;音乐教育学纵横谈[J];中国音乐教育;1993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义军;梁映;;高职空调工程技术应用实务课程改革与实践[A];制冷空调学科发展与教学研究——第六届全国高等院校制冷空调学科发展与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林李云;;课程改革下的中学化学教学[A];第四届全国中学化学教学研讨会论文集(三)[C];2004年

3 吴慧媛;;《机械制造技术》课程改革与实践[A];2005无锡职教教师论坛论文集[C];2005年

4 孟雪征;曹相生;;给水排水工程“水工艺设备基础”课程改革[A];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第12卷)[C];2010年

5 赵金平;;关于高中阶段开发校本课程的思考[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二专辑)[C];2006年

6 邓晖;郭祥瑞;;土木工程专业《测量学》课程改革探讨[A];广东省测绘学会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学术交流论文集[C];2005年

7 贺玲芳;;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初探[A];第五届全国高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1)[C];2008年

8 董节英;;建国初期高等学校的课程改革[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史研究[C];2009年

9 孟黎清;;充分发挥教师在材料力学课程改革中的主动性[A];世纪之交的力学教学——教学经验与教学改革交流会论文集[C];2000年

10 张义忠;张克猛;范晓军;;当前理论力学课程改革中的几个问题与对策[A];世纪之交的力学教学——教学经验与教学改革交流会论文集[C];200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城区教育局教研室主任、长子门小学校长 李全昌;关于课程改革的十点思考[N];长治日报;2005年

2 宋晓梦;一位教师眼中的课程改革[N];光明日报;2004年

3 市教委副主任 黄永刚;深化课程改革 推进素质教育[N];天津教育报;2009年

4 莫荣标 韦纯剑;深化课程改革 传承民族文化[N];贵州民族报;2008年

5 叶小华 城区凤山中学;因应课程改革,,改进作文教学[N];汕尾日报;2010年

6 本报记者 李炳亭 褚清源;传统课堂的现代救赎[N];中国教师报;2010年

7 王学东;课程改革中的校本课程开发[N];呼和浩特日报(汉);2004年

8 本报记者 清泉;开发区课程改革初见效[N];海峡时报;2003年

9 李植 李燕;课程改革中 重建教研文化[N];中国教育报;2003年

10 吴晓桐;课程改革,应重视教学行为的研究[N];中国教育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雷冬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预期目标的偏离与调控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2 何珊云;民间公益组织与课程改革治理机制创新[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3 李泽宇;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适切性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彭泽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评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5 王红岩;课程改革推进中的学校组织变革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6 李朝辉;从管理走向领导[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7 姚志敏;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课程执行力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8 郑家福;新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文化检讨[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9 唐丽芳;课程改革中的学校文化[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10 刘黔敏;德育学科课程:从理念到运行[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忠良;高师物理教育专业《中学物理教学法》课程改革的初步探索[D];苏州大学;2002年

2 王丽;高中生物课程改革与试验修订本(必修)特点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3 吕杰昕;课程场域中的权力关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4 何笛;音乐新课标的改革与实施[D];辽宁师范大学;2005年

5 吴敏;基础教育中历史双语教学的探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6 刘思胜;小学课程改革中若干问题的思考[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7 黄瑞花;课程改革背景下中学分布式教师评价的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8 刘智慧;浅谈生命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与实践[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9 庞静;新课程改革中初中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10 何珊云;课程改革背景中的教师专业认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58692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yuetheory/258692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062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