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音乐技术论文 >

流行音乐——大众文化的现实表征

发布时间:2020-04-03 00:04
【摘要】:大众文化涵盖与当今生活的方方面面,流行音乐作为大众文化的一个典型代表,是大众文化与大众消费发展到特定时代的必然产物,也是市场经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流行音乐与大众消费间存在着互为补充、相互影响的关系。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西奥多·W·阿多诺 ,周欢;论流行音乐[J];当代电影;1993年05期

2 王黎;流行音乐与文化消费[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包鹏程;;电视娱乐节目的仪式、叙事模式与意识形态[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2 张静静;;论阿多诺对审美愉悦感的批判[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3 丁云亮;;大众阅读与日常生活方式的建构[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4 龚婷;;僭越与颠覆——狂欢化理论视野中的《超级女声》[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5期

5 李珊;;漫谈大众文化中的粉丝产业[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1期

6 莫国芳;;好莱坞电影与大众文化意识形态[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10期

7 邓熙;曾小娟;;浅析韩寒小说中的叛逆人物塑造[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10期

8 彭丹;;本土与现代的融合——论孙了红的反侦探小说创作[J];安康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9 桂莉芬;;全民狂欢与身体消费——全民K歌互动节目“挑战麦克风”的文化分析[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7期

10 徐敏;大众文化的快感理论:从美学到政治经济学[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薛强;;中国网络文学的传播学解读——以起点中文网为例[A];中国传媒大学第五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于文秀;;第三种大众文化理论——波德里亚的大众文化批判理论[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册)[C];2010年

3 葛涛;;互联网上的鲁迅论坛研究——以“网易·鲁迅论坛”为中心[A];言说不尽的鲁迅与五四——鲁迅与五四新文化运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吕新雨;;仪式、电视与国家意识形态——再读2006年“春节联欢晚会”[A];北京论坛(2006)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对人类文明方式的思考:“全球传播、媒介与创意产业-对后工业文明的思考”新闻传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6年

5 吕新雨;;仪式、电视与国家意识形态——再读2006年“春节联欢晚会”[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6 郑志勇;;网络社会群体研究[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Ⅱ)[C];2006年

7 陈立旭;;重估大众文化的政治潜能——费斯克与法兰克福学派等的分野[A];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第三届国外马克思主义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8年

8 唐建军;;电视剧的心理疗慰功能[A];中国传播论坛(2002)——中国电视剧传播[C];2002年

9 蔡骐;;大众传播与作为受众的粉丝[A];新闻学论集(第25辑)[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杨席珍;资本主义扩张路径下的殖民传播[D];浙江大学;2010年

3 廖述务;身体:美学的与实践的[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董素青;消费电视[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张梅;另一种现代性诉求[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李占伟;布尔迪厄文艺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徐萍;从晚清至民初:媒介环境中的文学变革[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刘伟斌;后现代视觉文化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孙兴杰;帝国·霸权·区域:权力边界与东方问题的演进[D];吉林大学;2011年

10 胡沈明;现代新闻评论宽容意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尤永;经济欠发达地区家庭消费中的意见领袖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赵广香;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3 王思童;从受众探析中国纪录片发展范式[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陈笛;上海市奉贤区大众体育发展现状调查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5 张小横;女性身体的丑怪书写[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6 王锐;中国文化产业竞争力模型与战略考量[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王璐;解读中国电视场域下的新型真人秀娱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王海娜;法兰克福学派与费斯克大众文化理论之比较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9 杨程;文化视域下的我国网络阅读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10 沈丽琴;论广告对当代生活方式的影响[D];湘潭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程程;;从中国内地三十年流行音乐再看大众文化的特点[J];群文天地;2011年07期

2 张晓翠;;浅议音乐教育中流行音乐的教育[J];成功(教育);2008年08期

3 吴磊;;20世纪90年代中国流行音乐价值批判:从音乐艺术退化到产业文化与艺术价值背离[J];艺术百家;2007年06期

4 肖生禄;;浅析大众文化生态的脆弱性[J];丝绸之路;2010年12期

5 赵静云;谈新词“pop”的构词及其相关的大众文化[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6 尚媛;;浅述流行音乐的生存环境[J];大家;2010年07期

7 党岱;杨丽;;大众文化视野下当代大学生流行音乐审美教育探析[J];当代教育论坛(管理版);2010年02期

8 闫岩;;两个错位和一点宽容[J];华商;2007年22期

9 王志辉;;流行音乐中的“中国风”现象初探[J];黄河之声;2008年21期

10 姚轲邺;;流行音乐的和声技法初探[J];黄河之声;201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郭明俊;;大众文化与中国先进文化发展方向[A];“三个代表”与理论创新[C];2003年

2 王向峰;;辽海讲坛第二讲 大众文化的根性与易境之改塑[A];辽宁省社会科学普及系列丛书4——辽海讲坛·第二辑(文学卷)[C];2008年

3 朱效梅;;以邓小平理论引导大众文化健康发展[A];“邓小平理论与21世纪中国”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4 刘艳雪;;从消费文化中构建积极的大众文化初探——以“昕薇MOOK”首套系列丛书策划为例[A];编辑文化论:中国编辑学会第十四届年会优秀文集[C];2009年

5 吴晓都;;列宁与20世纪大众文化[A];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6 代迅;;我国大众文化中的女性形象外观论析[A];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7 王卫华;高明航;卢文梅;;关于现代科技革命与文化的思考[A];现代企业运行机制与思维创新——企业运行机制与思维创新研讨会议论文[C];2003年

8 史志高;吴涛;;关怀公众:构建媒介生态与消费之新向度[A];中国传媒大学第三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9 杨晓;;当代公共艺术的发展与城市大众文化[A];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2003/2004]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C];2005年

10 林存秀;;走出古典之后——民国初年的大众文化与小知识分子[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哲学·历史·人文学科卷)[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王光明;缺乏文化消费会令人精神空虚[N];深圳商报;2007年

2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北京大学文化资源研究中心副主任 张颐武;找到顺应时代的文化发展路径[N];光明日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蔡晓玲;百花齐放方能春色满园[N];珠海特区报;2009年

4 童世骏;大众文化与当下社会[N];社会科学报;2007年

5 段建军;用先进文化提升大众文化的品位[N];光明日报;2002年

6 赵少均;遏制文化消费的贵族化倾向[N];贵阳日报;2005年

7 孙逊;遏制文化消费的贵族化倾向[N];文汇报;2005年

8 本月撰稿 王_J;降低文化消费的门槛[N];文学报;2005年

9 记者 熊玲 实习生 欧阳小抒;文化消费渐入“后喻”时代[N];云南日报;2005年

10 吴江;大众“文化消费”不该是“奢侈品”[N];中国文化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玲;超女粉丝与当代大众文化消费[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2 傅守祥;欢乐诗学:消费时代大众文化的审美想像[D];浙江大学;2005年

3 孟欣欣;大众文化视野下现代体育的视觉化生存[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4 金民卿;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简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5 杨晓光;文化消费对中国文化发展的影响[D];吉林大学;2006年

6 宋秋敏;“流行歌曲”视角下的唐宋词[D];苏州大学;2008年

7 李涛;文化产业背景下的文化艺术生产问题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8 高岭;审美文化语境中的商品拜物教批判[D];中央美术学院;2005年

9 赵民;歌唱背后的“歌唱”[D];复旦大学;2008年

10 谢中山;全球化语境中当下中国文学的大众化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董晶;论流行音乐世俗转向的原因及合理性[D];吉林大学;2005年

2 李兰青;反叛与皈依的长征路[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3 李倩;青歌赛“民通”现象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0年

4 陆露;“流行风”为高中音乐课堂带来一股清流[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王思琦;中国当代流行音乐的发展及文化学研究[D];河南大学;2001年

6 任丽华;社会转型期中国流行音乐及其文化心理蕴涵[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7 周悦;刘欢音乐作品流行的成因和启示[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胡燕妮;审美世俗化[D];暨南大学;2003年

9 孙明;中国当代流行音乐音像制品包装风格及其文化属性的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10 梁远苇;暄嚣的表层[D];中央美术学院;2004年



本文编号:261263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yuetheory/261263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f6b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