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罗科菲耶夫《战争奏鸣曲》的和声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13 09:29
本文关键词:普罗科菲耶夫《战争奏鸣曲》的和声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普罗科菲耶夫(1891—1953),苏联作曲家、指挥家、钢琴家,是20世纪上半叶世界最杰出的音乐家之一。普罗科菲耶夫的创作是二十世纪音乐文化的划时代的杰作,作曲家那种独特的音乐思维,,新颖而别具一格的旋律、和声、节奏和配器,在音乐方面开辟了一条新路,并且对许多苏联作曲家和外国作曲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普罗科菲耶夫的钢琴作品在他的创作遗产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其中他在钢琴奏鸣曲写作上反映出来的特征尤其独树一帜。普罗科菲耶夫一生共创作了九首钢琴奏鸣曲,这九首钢琴奏鸣曲贯穿了普罗科菲耶夫的整个创作生涯,反映了作曲家风格变化的基本线索。其中,于1939—1944年二战期间创作的第六、七、八三首钢琴奏鸣曲史成为《战争奏鸣曲》,也正是这三首“战争奏鸣曲”成为了普罗科菲耶夫的巅峰之作,以英雄史诗般的形象加强音乐中的民族性、叙事性和戏剧性,那气势宏伟、刚劲有力的音响冲击着听者的心扉,迸发着巨大的艺术生命力和感染力。本文将通过分析普罗科菲耶夫的三首“战争奏鸣曲”,包括它们的创作背景、调式调性、和声技法以及独特的创作手法,来揭示人们在普罗科菲耶夫的音乐中所看到的一种独特的“精神个体性”形式,从而探讨普罗科菲耶夫后期作品的革新手法。
【关键词】:普罗科菲耶夫 《战争奏鸣曲》 孪生的同名调 “普罗科菲耶夫式离调” 变体中音和弦 “错音风格” 重同名调和弦 音级集合理论
【学位授予单位】:曲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J614.1
【目录】:
- 中文摘要5-6
- Abstract6-7
- 引言 作曲家简介及作品介绍7-11
- 第一节 作曲家生平及创作时期7-8
- 第二节 作曲家创作的风格点8-9
- 第三节 “战争奏鸣曲”的创作背景及综述9-11
- 第一章 调式、调性特点11-19
- 一、 孪生的同名调11-12
- 二、 复合调性12-13
- 三、 大-小调合成调式13-14
- 四、 “多调性”14-15
- 五、 转调模进15-17
- 六、 平行大小调的调式交替17-19
- 第二章 和声技法特点19-34
- 第一节 和声材料19-28
- 一、 三度叠置和弦19-22
- 1、普通三和弦19-20
- 2、复杂的三和弦20
- 3、复杂的七和弦20-21
- 4、高层叠置和弦21-22
- 二、 非三度叠置和弦22-25
- 1、四度叠置和弦22-23
- 2、空五度叠置和弦23-24
- 3、二度叠置和弦24-25
- 三、 和弦的特殊用法25-28
- 1、复合和弦25-26
- 2、持续和弦26-27
- 3、线形和弦27-28
- 第二节 和声进行28-34
- 一、 功能性的和声进行28-29
- 二、 功能性和声进行的变体29-31
- 1、变体中音和弦的运用29-30
- 2、“错音风格”30-31
- 三、 非功能性的和声进行31-34
- 1、重同名调和弦的运用31-32
- 2、重中音循环与功能网32-33
- 3、平行七度进行33-34
- 第三章 普罗科菲耶夫创作技法特点34-40
- 第一节 模进手法34-36
- 1、不寻常的移动音程34-35
- 2、“隐蔽式”模进手法35-36
- 第二节 音级集合理论36-40
- 结语40-42
- 引文注释42-43
- 参考资料目录43-45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研究成果45-46
- 致谢4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郑艳丽;;音级集合理论原则概述与技术方法思考[J];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08年03期
2 檀革胜;;普罗科菲耶夫对传统复调思维的继承和突破(一)——以九首钢琴奏鸣曲为例[J];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3 毛自平;普罗科菲耶夫钢琴奏鸣曲创作特征浅析[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4 龙华云;;创新的纯朴——普罗科菲耶夫《第七钢琴奏鸣曲》旋律特征分析[J];音乐创作;2010年04期
5 郭新;普罗柯菲耶夫钢琴奏鸣曲主题研究[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88年03期
6 陈士森;音级集合理论的现实意义与展望[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7 刘康华;;二十世纪和声的基本结构成分及其衍生的音高关系体系[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8 童忠良;集合原型的乐理求解[J];中国音乐学;1989年02期
本文关键词:普罗科菲耶夫《战争奏鸣曲》的和声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0329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yuetheory/3032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