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回族“花儿”的艺术特征及演唱风格探究
发布时间:2017-04-14 12:10
本文关键词:青海回族“花儿”的艺术特征及演唱风格探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近些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对“花儿”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展,在“花儿”的风格、演唱及传承问题上,花儿学者们也是各抒己见。在本文中,笔者以青海回族聚居地区的人文环境、回族来源及风俗习惯为出发点,介绍了青海回族“花儿”的历史渊源、传播特点及其目前存在的问题,重点对青海回族“花儿”的艺术特色与演唱风格做了详细的分析与阐释。希望本论文能给“花儿”研究者们提供一定的参考。 全文分为五章内容 第一章:绪论。主要对本课题的研究目的、意义及目前对青海回族“花儿”研究的相关成果等进行了细致的阐述。 第二章:青海回族的形成与民俗文化。这一部分从地理环境、形成过程和民俗文化等方面对青海回族做了详细的介绍。 第三章:青海回族“花儿”的历史渊源与传播特点。这一章分别介绍了回族“花儿”的分布、历史渊源、历史演变及其传播特点。 第四章:青海回族“花儿”的艺术特征。这一章通过对青海地区回族“花儿”的文学特征与音乐特征两方面进行分析与探究,研论出青海回族“花儿”独特的民族性艺术风格是伊斯兰宗教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相互融合的产物。 第五章:青海回族“花儿”的演唱风格。这一章通过对青海回族“花儿”的演唱语言、演唱载体、演唱形式及其演唱方法等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与论述。 结语: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审美能力不断提高,对音乐作品以及演唱者水平的要求也在不断增强。就青海回族“花儿”的创作而言,我们需要不断向民间学习,积累和掌握大量民间素材,推陈出新,创作出既具有回族音乐风格特点,又符合时代精神风貌的优秀作品。此外,需要培养一批优秀的专业回族“花儿”歌手,在继承原有唱法的基础上取百家之长,不断丰富、完善和创新,逐渐形成一个既有典型的回族伊斯兰音乐风格特点,又具有科学化、时代化、规范化的演唱方法,从而形成一种适合现代社会人们审美的民族之声。最后,对于青海回族“花儿”这种民族性原生态非物质文化的传承与保护问题,还要依靠国家的重视以及全社会的支持和努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将民族音乐文化的精髓更好地继承下去。因此,研究与传承民族音乐文化是摆在我们每一个音乐研究者面前的一大重要任务。
【关键词】:青海回族 回族“花儿” 艺术特色 演唱风格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J607;J616.2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9
- 第1章 绪论9-13
- 1.1 本课题研究目的与意义9-10
- 1.2 与本课题相关的研究现状10-12
- 1.2.1 青海回族“花儿”历史的研究10
- 1.2.2 青海回族“花儿”的搜集、整理和出版10-11
- 1.2.3 青海回族“花儿”理论方面研究现状11-12
- 1.3 本课题研究的特色及创新12-13
- 第2章 青海回族的形成及其民俗文化13-19
- 2.1 青海回族地区地理环境概述13-14
- 2.2 青海回族的形成14-17
- 2.2.1 以经商传教而居14-15
- 2.2.2 以屯田垦戍而居15
- 2.2.3 以移民实边而居15-16
- 2.2.4 以战败流亡而居16-17
- 2.3 青海回族的民俗文化17-19
- 2.3.1 青海回族的宗教信仰17
- 2.3.2 青海回族的习俗特点17-19
- 第3章 青海回族“花儿”的历史渊源与传播特点19-25
- 3.1 青海回族“花儿”的历史渊源19-20
- 3.2 青海回族“花儿”的演变20-21
- 3.3 青海回族“花儿”的传播特点21-25
- 3.3.1 传播的开放性21-22
- 3.3.2 传播的流变性22-23
- 3.3.3 传播的悲剧性23-25
- 第4章 青海回族“花儿”的艺术特征25-35
- 4.1 青海回族“花儿”的文学特征25-30
- 4.1.1 句式格律25-26
- 4.1.2 押韵形式26-27
- 4.1.3 表现形式27-28
- 4.1.4 歌曲内容28-30
- 4.2 青海回族“花儿”的音乐特征30-35
- 4.2.1 旋律特点30-31
- 4.2.2 节奏节拍31-32
- 4.2.3 音列32
- 4.2.4 调式音阶32-33
- 4.2.5 曲令特点33-34
- 4.2.6 曲式结构34-35
- 第5章 青海回族“花儿”的演唱风格35-51
- 5.1 青海回族“花儿”的演唱语言35-38
- 5.1.1 汉语演唱,多种语言语汇掺杂其中35-36
- 5.1.2 汉语的方言化运用36
- 5.1.3 歌词中混杂古代汉语词汇36-37
- 5.1.4 叠字、叠词的使用37
- 5.1.5 衬词的使用37-38
- 5.2 青海回族“花儿”的演唱载体——花儿会38-41
- 5.3 青海回族“花儿”的演唱形式41-42
- 5.4 青海回族“花儿”的演唱方法42-51
- 5.4.1 气息方法42-43
- 5.4.2 演唱技巧43-47
- 5.4.3 演唱中的咬字47
- 5.4.4 演唱中的行腔47-48
- 5.4.5 演唱中装饰音的使用48-51
- 结语51-53
- 参考文献53-57
- 致谢57-58
-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5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佩成;青海回族“花儿”的爱情观赏析[J];青海民族研究;2002年04期
2 马雪莲;花儿会:二元结构下的特定时空——试作花儿会上回族群众的角色转换的分析[J];青海民族研究;2004年01期
3 孔祥录 ,喇秉德;青海回族来源初探[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1982年04期
4 李昕;青海“花儿”的音乐特征及其继承与发扬[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5 马桂花;严国林;;河湟“花儿”的民族特征及其传承[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6 刘姝;青海“花儿”的歌词格律及音乐特征[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7 张连葵;“花儿”演唱风格与民族声乐艺术[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8 彭宝辉;衬腔在回族花儿中的特点[J];人民音乐;1997年05期
9 杨静;蒋贞慧;;回族歌谣“花儿”中的民族特色[J];商洛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10 杨海燕;略论回族歌曲典型音调[J];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本文关键词:青海回族“花儿”的艺术特征及演唱风格探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0595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yuetheory/3059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