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20世纪三四十年代群众合唱艺术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16 01:16
本文关键词:中国20世纪三四十年代群众合唱艺术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合唱艺术较比我国五千年历史文化来说虽然是短暂的,然而他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在短短一百余年的发展中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甚至影响着中国音乐的发展方向!20世纪初随着西方新音乐思想的传入,音乐爱好者开始走出国门学习新的音乐技法,并在中国广泛传播音乐艺术,应运而生的“学堂乐歌”成为当时主要的传播形式,群众歌咏即在这一时期萌芽。直至20世纪三四十年代,这是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日本军队的大肆侵略、国内战争的爆发,大批爱国音乐家拿起了音乐这把特殊的枪杆,他们选择了合唱这种利于广泛传播的艺术形式,群众通过歌咏表达抗日救亡之决心和对祖国之热情,社会音乐活动在中国蓬勃兴起,推动我国合唱艺术发展达到高潮时期,大量音乐家的创作与传播,使这一时期的合唱艺术空前繁荣!当今,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在音乐家们的辛勤努力下,合唱艺术发展的如火如荼,社会各行各业的业余合唱爱好者也都积极地参与到合唱的活动中来,,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笔者在参与欣赏这些群众合唱的同时发现了一些共同点,那就是演唱的曲目大多选择了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合唱作品,由于演唱者的艺术造诣不同,对历史的了解不同,使得对这些合唱作品的演唱仍存在不尽人意的地方。于是,笔者既想通过对20世纪三四十年代群众合唱作品的历史脉络梳理和群众合唱作品的音乐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希望能够为业余合唱团体对其演唱的合唱作品的分析和把握起到一些帮助作用,为我国群众合唱事业贡献出绵薄之力。 目前,我国有关于合唱的研究文献较之声乐、钢琴的著作文献来说是十分匮乏的,大多数的著作与文献的内容都是对历史发展进行梳理和对专业知识的讲解,例如:汪毓和所著的《中国合唱音乐发展概述》、孙从音所著的《合唱艺术手册》以及彦克所著的《星海和他的牺盟大合唱》等。然而对20世纪三四十年代群众合唱以及对当今群众合唱的影响与意义研究的文章少之又少,本文即从这一角度出发进行分析、研究。 全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从西方新音乐的传入,“学堂乐歌时期”、“五四运动时期”三个阶段来阐述合唱艺术的萌芽与初步发展的过程;第二部分主要阐述20世纪三四十年代群众合唱艺术的发展,通过“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以及延安革命根据地等主要的历史事件和重要的时间段线来叙述群众合唱在不同时期的题材内容、表现形式和社会作用;第三部分将这一时期的群众合唱作品按照其题材进行分类,并阐述合唱作品的主要音乐特征,一次来帮助群众合唱团体在进行选曲时更为明确,在演唱作品时更加游刃有余;第四部分主要阐述三四十年代合唱作品的历史地位以及对现今的影响,选取当今群众合唱丰富多彩的演出形式与群众合唱的爱好者们进行学习与分享,并且笔者在此部分还叙述了群众合唱对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最后,在结语部分笔者主要阐述了目前我国群众合唱仍然存在的一些问题,倡导专业合唱音乐的学习者能够主动到群众中去帮助解决问题,指导排练,呼吁国家社会重视群众合唱发展,使我国合唱艺术得到全面提高和发展,并且来鼓励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合唱艺术的表演、学习和研究中来。
【关键词】:中国合唱音乐 三四十年代群众歌咏 现今影响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J616.2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8
- 目录8-10
- 引言10-11
- 第一章 中国合唱音乐的衍变11-16
- 第一节 西方合唱音乐的传入11-12
- 第二节 中国合唱音乐的萌芽12-16
- 1 合唱音乐的开端12-14
- 2 合唱音乐的改良14-16
- 第二章 三四十年代群众合唱的创作背景16-21
- 第一节 群众合唱创作的时代背景16
- 第二节 群众合唱创作的文化背景16-21
- 2.1 左翼音乐运动16-18
- 2.2 抗日救亡歌咏运动18-20
- 2.3 解放战争歌咏运动20-21
- 第三章 三四十年代的群众合唱的形态特征21-29
- 第一节 合唱作品的创作思维21-23
- 1.1 反映现实社会21-22
- 1.2 创作民族音乐22-23
- 第二节 合唱作品按题材分类23-25
- 2.1 宣传类23-24
- 2.2 战争类24-25
- 2.3 颂歌类25
- 第三节 合唱作品的音乐特征25-29
- 3.1 节奏型形象化26
- 3.2 和声织体民族化26-27
- 3.3 曲式与调性的中西融合化27-28
- 3.4 表现形式实用化28-29
- 第四章 三四十年代群众合唱的历史作用及现今影响29-33
- 第一节 群众合唱的历史作用29-30
- 1.1 团结音乐工作者29
- 1.2 记录历史发展过程29-30
- 1.3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30
- 第二节 三四十年代群众合唱的现今影响30-33
- 2.1 我国群众合唱现状30-31
- 2.2 明确现今音乐的艺术标准31-32
- 2.3 提高人文素养,构建和谐社会32-33
- 结语33-34
- 参考文献34-37
- 后记3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泓茹;抗战歌曲的特点及其给我们的的启示[J];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03期
2 刘慧,刘忠;三十年代著名抗战歌曲的创作特征[J];甘肃高师学报;2003年01期
3 苗向阳;;抗战歌曲及其对八年抗战之影响[J];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4 范棕莲;;浅析群众性合唱团体的现状[J];华章;2009年11期
5 王会;;“新音乐运动”辨析[J];华章;2011年05期
6 刘莹;;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群众歌曲探微[J];世纪桥;2010年03期
7 向延生;音乐辞书条目“新音乐运动”释义的再思考[J];音乐研究;2004年01期
8 常丽梅;;抗战歌曲创作特征及意义[J];时代文学(上半月);2012年06期
9 张鸿才;冼星海与延安新音乐运动[J];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02期
10 何团喜;;发展群众合唱对城市文化建设的影响[J];职业时空;2009年12期
本文关键词:中国20世纪三四十年代群众合唱艺术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0968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yuetheory/3096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