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音乐技术论文 >

舒伯特艺术歌曲的和声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16 04:18

  本文关键词:舒伯特艺术歌曲的和声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伟大的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是18世纪维也纳古典乐派的继承者,也是19世纪欧洲浪漫乐派的奠基人。他的一生共创作了600多首歌曲,被誉为“歌曲之王”。舒伯特的艺术歌曲感情真挚,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集诗歌、旋律、钢琴伴奏三位一体。他的歌曲内容大多数是表现那些被社会欺骗和损害的弱者的形象。这正与当时处在封建复辟巨大压力下的维也纳市民阶层的思想情感息息相关。 舒伯特的艺术歌曲建立了诗人和音乐家的新关系,尤其是将器乐伴奏与人声的旋律并入同等重要的行列,形成了人声和器乐的奇妙结合——歌曲和钢琴的二重奏。器乐伴奏已不是过去那种简单的和声辅助形式,舒伯特开创性的为其提供了独立而广阔的平台,并使声乐之树在此生根、开花。在诗歌与音乐结合中,舒伯特并不满足于用诗歌来诠释音乐,而始终是用音乐来重新塑造新诗歌,任何能触发他音乐心灵和想象力的诗歌,都会成为他笔下美妙的音乐。特别是在和声运用方面,舒伯特结合了古典主义与浪漫派早期的和声音乐素材,巧妙的将音乐的内容与表现形式相结合,使歌曲变得更加生动、活泼,富有灵性。 本论文着重对舒伯特近60多首具有代表性的艺术歌曲进行了和声分析,并归纳总结了其典型的几个和声特点。论文共分为五部分:第一章介绍了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浪漫主义乐派和声形态。第二章论述了舒伯特艺术歌曲中的和声技法研究,其中包括不协和和弦的运用和对古典主义和弦新的呈现;在文章的第三部分,主要论述了舒伯特艺术歌曲中各种关系的转调,这部分共分为利用自然音为共同和弦的转调和利用变化音为共同和弦的转调。文章的第四部分论述了舒伯特艺术歌曲中调式调性的对比与交替,共包括关系大小调的交替、同主音大小调式的交替、自然、和声及旋律调式的相互交替和同主音与关系调的交替几个部分。文章的第五部分论述了其最有代表性的和声写作手法,即半音化演进。该和声技法也同时为后来的作曲家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舒伯特 艺术歌曲 和声 调式调性 半音化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J614.1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英文摘要5-8
  • 序言8-10
  • 第一章 18 世纪末——19 世纪初的浪漫主义乐派和声形态10-18
  • 一、和声大调的含蓄情调10-13
  • 二、下属功能地位的不断提高与扩大13-14
  • 三、等音转调手法的凸现14
  • 四、调性的扩张与意外进行的演进14-16
  • 五、艺术歌曲中的半音化16-18
  • 第二章 舒伯特艺术歌曲中和弦的运用18-32
  • 一、不协和和弦的运用18-26
  • (一) 导七和弦的运用18-23
  • (二) 属九和弦23-26
  • 二、古典主义和弦的新呈示26-32
  • (一) II级和弦26
  • (二) 变和弦26-29
  • (三) 和弦外音29-32
  • 第三章 舒伯特艺术歌曲中各种关系的转调32-39
  • 一、运用自然音为共同和弦的转调32-36
  • 二、变化音和弦的转调36-39
  • (一) 等音和弦的转调36-37
  • (二) 运用其他变和弦的转调37-39
  • 第四章 舒伯特艺术歌曲中的调式、调性的相互交替39-52
  • 一、关系大小调的交替39-42
  • 二、和声、自然和旋律调式的交替42-45
  • 三、同主音大小调的交替45-49
  • 四、综合的交替49
  • 五、调性的对置49-52
  • 第五章、舒伯特艺术歌曲中和声半音化的演进52-64
  • 结语64-65
  • 参考文献65-66
  • 后记66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尹婷婷;舒伯特声乐套曲《冬之旅》钢琴伴奏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1年

2 代莉;舒伯特《A大调钢琴奏鸣曲》创作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舒伯特艺术歌曲的和声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0999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yuetheory/30999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e68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