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音乐在多声部视唱练耳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30 12:06
本文关键词:民间音乐在多声部视唱练耳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本文对多元化视唱练耳教学方法进行大胆探索,阐述了民间音乐素材进入多声部训练中的价值,提出采纳民间音乐素材作为多声部训练与教学内容的设想,并探讨民间音乐在多声部训练中的教学方法;以“唱”和“听”为切入点分别陈述民间音乐在多声部教学中的教学思路及训练方法。 第一章分类阐述了多声部视唱练习中民间音乐素材的教学,以纵向的音与音之间的关系为出发点,涉及了音程、节奏节拍、调式调性、织体四个方面,,培养学生对作品中灵活多样的音乐要素及其不同的组合方法的视唱能力,以作品为原型导出基础练习,有针对性的解决多声部训练中的教学要点与难点,对于不同类型的多声部素材,根据其最显著的特点进行视唱部分的单项训练,并加强学生的视唱能力。 第二章分类阐述了多声部练耳练习中民间音乐素材的教学,这种练习的基础是:通过“唱谱”所积累的听觉经验以及对音乐本体的理性分析。多声部练耳教学以培养学生对完整作品构成形态的把握和分析能力为目的,本章分别从旋律、节奏节拍、调式调性、织体四个方面入手,引导学生注重听觉效果并把握作品框架,构建良好的多声听觉。 在视唱练耳教学的多声部训练中,以“唱”和“听”构成的两个教学环节,相符相成,二者缺一不可:视唱的部分从最基础的素材入手,逐渐丰富,实现听觉经验的积累;练耳的部分通过长期音响效果的积累,辅助读谱视唱的准确性。同时,民间音乐素材引入视唱练耳教学,也带来了教学方法与教学思路的启发,将民间音乐素材的优势与视唱练耳教学融合,能够更好的促进视唱练耳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视唱练耳教学 多声部训练 多声部民间音乐 多元化视唱练耳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J613.1
【目录】:
- 中文摘要7-9
- Abstract9-11
- 引言11-20
- 一、 国内外研究现状11-15
- 二、 民间音乐在多声部训练中的意义15-20
- (一)民间音乐的“母语”特征16-17
- (二)民间音乐的训练价值17-20
- 第一章 民间音乐在多声部视唱中的教学应用20-50
- 第一节 音程视唱练习20-31
- 一、 完全协和音程与不完全协和音程21-27
- 二、 不协和音程的练习27-31
- 第二节 节拍节奏读谱练习31-37
- 一、 较为频繁的节拍变化练习32-34
- 二、 改变节拍重音的特殊节奏练习34-37
- 第三节 调式调性音阶的视唱37-42
- 一、 调式音阶的视唱练习38-40
- 二、 调性的变化40-42
- 第四节 织体的视唱42-50
- 一、 相同类型的织体42-47
- 二、 不同类型织体的对比47-50
- 第二章 民间音乐在多声部练耳中的教学应用50-78
- 第一节 旋律及声部的听辨50-58
- 一、 旋律听辨训练50-55
- 二、 声部构成形态的听辨55-58
- 第二节 节奏、节拍的教学58-67
- 一、 节拍的教与学59-62
- 二、 复合节奏与复合节拍62-67
- 第三节 调式与调性的听辨67-74
- 一、 调式的听辨68-69
- 二、 调式重叠、交替的听辨69-74
- 第四节 织体的听辨74-78
- 一、 接应型、支声型织体的听辨74
- 二、 主调型、复调型织体的听辨74-78
- 结语78-86
- 一、 民间音乐在多声部训练中教学的总结78-80
- 二、 民间音乐对多声部视唱练耳教学的启发80-86
- 注释86-88
- 参考文献88-90
- 致谢90-92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9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中国高校传统音乐教育专家笔谈[J];音乐研究;2011年02期
2 贾晓光;;立足民族传统的科达伊音乐教学法[J];乐器;2008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贾木子;民族音乐立体审美从视唱练耳谈起[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杨丽霞;以中国传统音乐为母语的视唱练耳教材编制之初步论证[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3 张东东;论在高师视唱练耳课中加强民族音乐教育的重要性[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4 孙强;高师视唱练耳“民族音乐多声思维”教学的初步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5 杜爽;中国民歌元素在视唱练耳教学中的应用[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民间音乐在多声部视唱练耳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0707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yuetheory/407079.html